吃橘子的季节到了,橘皮的香气散发开来的时候,想起了最近比较热门的陈皮。和做陈皮的人粗粗了解了一下,接收到如下信息:陈皮制作主要是剥皮,晒干/烘干,仓储,反复晒干/烘干的过程。新会作为陈皮的核心产区,在产品正宗性的分辨上,看的是油室大而密集,内瓤脱落自然,香气滋味上,新会陈皮没有苦涩味,香气纯正。
没有对比不好说什么,不过闻了玻璃管里不同年份陈皮的香气,年份新的,或者甜郁或者清新而有刺激性,老的陈皮,香气挥发性强,不清新也不沉闷。喝起来,新皮有鲜果的感觉,陈皮褪去了青鲜,陈香和果味很特别。
据《中国药典》的记载,
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柑橘类品种众多,油室多的不在少数,比如皇帝柑的皮。不过现在常说的正宗新会陈皮,是指茶枝柑做的陈皮。一般认为其特特色在于片张较大、皮厚适当、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
《广东柑桔图谱》记述:“大红柑原产新会,主产新会。果皮是制中药陈皮及陈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
《广东植物志》记述:“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
皇帝柑和它的柑皮茶枝柑从树形枝条、果形、果实大小和油包粗细大致可分为5个品系:
大蒂柑,枝条粗硬而直立,果实大而扁平,果皮粗,粗粒,油包大而明显凸起,汁胞较大,汁量中等,间有干胞,渣较多,产量中等;
大种油皮,或大种油身,枝条较粗、稍软。果形中等,扁圆形,果面光滑,油包较小,汁胞饱满,汁多味甜,极少干胞,渣少,产量高;
细种油皮,细种油身或油皮仔,枝条细而柔软,树势偏弱,栽培中易早衰。果形小,果面甚光滑,油包幼小,果肉柔软多汁、渣少,无干胞,皮薄;
高笃(蒂)柑,枝条粗硬,果实较企身,因果蒂部大而凸起,故名“高笃”果实中心柱大,汁少、渣多、味淡,干胞多,产量低;
短枝密叶,枝条多而短,叶片着生密,花量少,花果比率低。果实中等大,蒂部微凸,果肉风味较淡。
品系是指在一个品种内,即使不和任何外来的种,系杂交,后代也具有稳定的相同特征或特性。一个品种内,常会有多个品系。
目前普遍认可的优良品系,是软枝的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二者不同主要表现在外观上。大种油身的果实其果蒂会突起有杠,果型高企,细种油身的果实其果蒂相对平滑,果型扁圆。制作成陈皮后,二者的味道和口感都没有大区别。
但是,对比其他三个品种,在油包大小上,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并不占据“油包粒大”的优势,相反,他们是以果汁风味突出,口感好,无渣和产量高胜出的,尤其细种油身,树易早衰,果皮薄,油包幼小,看起来,食用果肉的优势比制作陈皮更强。
茶枝柑有圈枝和驳枝两种常见的繁育方式:
圈枝又叫空中压条、高压法或中国压条法,是环剥枝条上一寸长的表皮后,包裹泥浆稻草使其发根。圈枝干果实较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抗病虫害能力弱,产量低。驳枝是嫁接枝条于红柠檬,红桔等的砧木上。驳枝柑果体大,果皮相对于圈枝柑稍厚,香气悠扬,抗性强,产量大。
圈枝柑栽培生产成本高于驳枝柑,传统上,一般也认为圈枝干制作的陈皮药效更好。
正宗一词,往往看起来严肃,细究下去又很暧昧。风土之外,产业聚集和发达的程度,对产品的品质和流通有更大的影响,这也是人们总试图从物质层面去探究“正宗”的合理性的原因。如版《中国药典》仅以橙皮苷作为指标性成分评价陈皮及青皮的质量,在鉴别一项主要对其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进行观察:
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黄色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孔纹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通过薄层色谱法试验,观察陈皮中橙皮苷含量。
但实验数据显示,橙皮苷在广陈皮中的含量,远不及其他陈皮,这样的评价方法,显然无法解释以新会陈皮为代表的广陈皮的特殊地位。可以说,目前从物质层面,还不足以评价陈皮的药效,中医经验、患者切身体验和动物实验依然是主要的效用背书,或许我们对陈皮的科学认知,只有冰山一角。也可能,新会陈皮的声望压制了其他产地陈皮的发声。
我国对橘和陈皮作为药材的利用,有将近年的历史,其中,宋代有过巴豆炒、赵炒、姜汁煮、童便浸、黑豆制,明代有过锻制、蜜制等,清代陈皮的制法之多达到顶峰。现今的制法,主要有陈皮、炒陈皮、焦陈皮、制陈皮炭、麸炒陈皮、土炒陈皮、盐水炒、蜜炒、挞炒、蒸陈皮等等。
比较特别的陈皮炭是陈皮的炭制品,主治止血,化痰,用于痰中带血。《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的制法是:取陈皮丝,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有资料显示,各地陈皮的主流制法多有不同,如北京、西安、成都为去杂,刷去白浮膜,切碎;山东微炒,制陈皮炭;浙江用焦陈皮;上海,广东为蒸陈皮。
陈皮炒制或者蒸、晒、蜜制、麸炒等制法,都是中药炮制的一些方法,有些是为了便于保存,有些是为了增强药效,像是焦陈皮,挞陈皮等具体的制法和功效,已不易查证,只是从九制陈皮,陈皮牛肉丸,陈皮鸭一类的零食或菜肴来看,陈皮的大部分制法已经融入了地方饮食文化,利用的,主要是其有润肺,通气,解腻的功效。
陈皮和茶叶一样,承载的是文化积淀,也是商业风潮,远观或赏玩都自有乐趣,如果追溯理论,可能都无法自圆其说,追溯传奇,可能仅是巧合,喜欢陈皮,是热爱生活的一个侧影,迷信陈皮,就不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