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在面对新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时,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最低目标是确保符合新准则的需求。

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理解好新准则来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方案,提高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认同感,也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年,我国正式推行了新会计准则。在新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内容分为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两部分。

基本准则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重要性却是无可替代的,是新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必要要素之一。

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旧准则的查漏补缺,增减内容或调整内容;二是扩充现有准则,使得整体准则框架完整。

新准则重新修订了关于各领域与业务的部分,完善了旧准则中不够准确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本空白的新经济业务处理规定得到了填补,更适合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新准则的推行顺应全球一体化需求,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准则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助于我国完成跨国贸易,也促使我国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更趋近于国际化,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意义

由于结合了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市场管理现状,新准则比旧准则更加详细,且其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去设计整体框架结构,使得二者在制度与原则上都有高度相似性。

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对企业决策的重要程度也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体现。财务报告对企业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向外界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也是内部管理者的行动指南,可以准确反映出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从而影响到后期决策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新会计准则充满中国特色。虽然新准则与国际准则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新准则绝非生搬硬套完成的。它是无数学者专家在经过调查论证后,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需求来制定的。

新准则更具中国经济发展特色,也更符合我国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在当下这个特殊节点,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转型,而各个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新变化做出及时改革。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让会计信息更加细致、精确。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正向健康发展。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能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期间调整计量属性与会计计算准则,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同时,会计工作也在与国际接轨,在稳定性原则下,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稳定可靠进行。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创新工作体制,转变企业发展观念。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组件之一,新会计准则的出现无疑是为企业指明了方向。

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抓住发展机会,及时地将自己的思维转变过来。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企业计量过程和收入方式进行了细致、准确的规定,加强了财务人员的职责落实,进一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

(2)扫除财务管理疑难杂症。在以往的公司人事调动中,人员缺失与调动不当会加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负担。

新准则的实行针对这种问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严谨、细致入微,再遇到之前的情况也能从容应对。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帮助企业实现盈利最大化是新准则的目标,这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工作结构中的重要性有所跃升。

在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被分离,但这能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变小,也能使做出的账更一目了然。

另外,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提交的不同报告可以帮助管理者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线等,使计划有理论依据的依托,充分体现计划的可实现性与有效性。

(三)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由于准则的内容和标准出现了变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要求不断提高,需具备职业判断力和管理新思维。

从新准则的应用角度分析,引入了公允价值,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再适用,需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业务处理方面,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金融环境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判断企业经济运行的情况,保持危机意识。

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不强,在繁杂的业务处理中极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或者误导决策的情况发生,难以保证资产分配的科学合理性。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思维未能及时转变,会影响到财务工作的开展质量。

通常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使很多工作缺少专业的人才力量支持,无法有效推进和落实,面临很多的挑战。

(四)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在融资背景下,新会计准则所提出的要求是对投资企业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从权益法核算转变为成本法核算。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一般都会使用财务报表的数据作为参考,核算方法的转变会导致母公司利润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判断,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变化。

但在应用新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企业资本化范围有所扩大,随着管理人员对财务工作的愈加重视,合理且正确地运用财务数据,能够为企业发展计划提供支持力量,使企业决策更加具有真实性。

四、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着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在财务报告的帮助下,让管理层进行精准快速的决策。

新准则的变化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冲击要求财务人员必须短时间内转变定势思维,加强对新准则的理解,进而采取合理手段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一)加强内部控制。

以新会计准则为基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在对企业自身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断地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拿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可实践的方案,保证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稳步运行。

企业以新准则要求为标准,调整公司内部内控的各项细节,将方案落实到各个节点。如何将具体的内控方案落到实处才是值得企业思考的问题。

另外,增强新会计准则和会计管理的融合度,结合企业本身的工作结构与体系,找到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从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一个企业价值的多少。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状况来制定战略,从而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财务人员应深入理解并掌握新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充分认识新旧准则的差异,并在后续的财务工作中,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收集企业信息,加强对企业数据的管理。

同时,需要明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加强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与调整。

在企业预算管理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而目前有许多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并不够专业。

其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的水平达不到正常标准,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同时还缺乏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认识,没有把握住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循规蹈矩地使用旧模式开展各项工作,实际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因此,企业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员工实施层次性阶梯式的培训。在培训机制的完善下,让财务人员通过企业的定期培训来吃透新准则,督促财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工作时将新准则作为行动标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使人才能学习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办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策。

其次,应在企业内部设立对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分析和考核指标,设计适合企业的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最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升公司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热爱工作,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8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