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对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和人才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谈思路、亮举措、抓行动,咬定目标抓党建、强基层、聚人才,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为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保证。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学东:
打造“再造干部的摇篮”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清晰勾勒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自身建设的“任务书”“施工图”,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全市党校系统接下来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等主责主业,打造“再造干部的摇篮”。
一是积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实施以专业化、项目化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围绕市委“1+6+3”工作部署打造特色创新班,围绕科技、产业、营商、应急、财政等重点领域组织专项培训;积极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课程体系,深挖江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开发新会陈皮产业、英南村基层治理、雅图仕“两新”组织党建等各领域本地先进典型案例;承接好全国、全省侨务干部培训任务,办好各类对外培训班,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宣传江门、推介江门的重要“窗口”。
二是努力提高科研咨政的质量和效益。围绕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六大工程”等领域深入研究,争取做出更多的市情与咨政研究精品。从今年开始,市委党校校刊《侨乡论坛》转型为《中国侨都》杂志的理论专刊,壮大侨刊乡讯矩阵,助力“侨都赋能”工程。
三是加强市县镇三级党校联动发展体系化建设。构建以市委党校为龙头,市县镇三级党校优势互补,具有鲜明江门特色的党校联动发展机制。努力提升各级党校教育培训水平,积极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链条,为引导干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
全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更高质量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更大力度建设战略人才力量、更高水平构筑重大载体平台、更高标准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全力做好“四篇文章”,重点培养引进用好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一是聚焦外部引进,做好“精准引”文章。在专题调研基础上,每年研究制定急需紧缺岗位目录,为“精准引”提供依据。同时,采取全职与柔性相结合、分类与产业链相结合、高校与平台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全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二是聚焦本土培育,做好“定向培”文章。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和“园区技校”项目,分类分层开展全员培训计划,推动“人人有技能、人人优技能”。强化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协同联动和扩容提质,提升职业技工院校招生规模、质量和技工供给量。
三是聚焦职业发展,做好“创新评”文章。完善多层次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强化能力和业绩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中决定性作用;探索港澳及国际技能人才“一试多证”,提升技能“含金量”。
四是聚焦环境优化,做好“待遇留”文章。完善“一卡、一网、一站”立体化人才服务模式,探索制定重点企业重点岗位薪酬晋升激励政策,从服务优化、薪酬晋升、社会崇尚三方面发力,增强人才在江门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
推进农业“人才倍增”工程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建设人才需要,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评选,扩大农村人才覆盖面,精准培育“农村乡土专家”“乡村工匠”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壮大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
“十三五”期末,我市农村人才存量约8.57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人、乡村工匠(农业序列)人、乡土专家72人、农村技能人才(即“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人,累计创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7家。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推进农业“人才倍增”工程。
一是突出培训载体硬建设。积极申报创建一批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二是强化讲师课程软建设。推进讲师团队和课程体系建设,依托省级科研院所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等力量,组建江门农技服务“轻骑兵”。
三是抓好专业技术评审认定。积极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和省级乡土专家认定和职称评审工作,培育一批省级“农村乡土专家”。
四是营造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氛围。开展市级“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预制菜典型先锋人物”评选等活动,推荐优秀农村人才参加省级精勤农民、最美乡土专家、最美农技员等评选,树典型、立标杆,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军凯:
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全会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强调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为江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市信访局将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全面落实到基层,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大力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信访部门将立足本职工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一网融合”的要求,通过完善升级“粤平安”矛调系统功能模块,进一步融合数据、集中研判,开展信访类案分析,推动问题批量化解;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明晰权责清单,实现线上统一指挥调度,线下高效流转运作,为实体化解群众诉求提供“智慧”支撑。
二是围绕“一网受理”的要求,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实现基层网格和多元调处等资源融合,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来源渠道,通过“信访超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求服务平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
三是围绕“一网通办”的要求,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做到群众诉求分类分层分级精准上报、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协同联动。进一步充实各行业领域、各专业层次、各职能范畴的人才库力量,结合各自职能分工、专业特长,精准“外送”多元诉求服务。
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张志军:
发展壮大各行业人才队伍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报告关于人才工作方面的内容非常充实,充分体现了江门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市委对做好人才工作的殷切期望。接下来,市人才工作局将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定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进一步修改完善江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同时以“四大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人才倍增”工程。
一是实施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强基”计划。推进“新强师工程”,全面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推进医疗卫生人才协调发展,重点培养一批紧缺专科医疗人才;创建一批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实施乡村工匠侨都技艺传承计划,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各行业人才队伍。
二是实施产业人才“锻造”计划。实施侨乡企业家国际化行动,加强对初创企业家的培养引导,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竞争力;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在产业园区推行“园区技校”项目,培养更多产业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三是实施科技人才“提质”计划。瞄准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精准发力,大力支持院士在江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养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让青年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四是实施华侨华人人才“汇聚”计划。深化江港澳人才合作,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引进国际人才智力资源,鼓励留学归国人员来江创新创业,推动侨乡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新优势。
原标题:《江门:咬定目标抓党建强基层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