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社局聚焦“粤菜师傅”工程产业全链条发展,形成了人才培养到就业创业的闭环。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真的太方便了!没想到现在申请社保卡,马上就能拿到。”日前,市民廖小姐在社保卡服务网点申请社保卡,仅用了15分钟就实现换卡。江门市人社部门推动全市7家银行提供社保卡“换卡不换号”服务,极大方便了参保人。
用心用情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江门市人社局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以来,江门市向3.56万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万元;推出社保助企纾困“组合拳”: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为全市企业减负1.07亿元;家困难行业企业、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0.92亿元;超5万家企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7亿元;1.63万家制造业小微企业享受社保缴费补贴0.37亿元;7.49万家特困行业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享受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3.87亿元。
站在当前重要历史节点,江门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持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张泳渝
通讯员曾娟
夯实就业“压舱石”
在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江门市人社局机关第二党支部、就业中心党支部“首席服务官”和“服务专员”党员队伍与中创新航项目对接,旨在保障项目投产后用工供给。
总投资额达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基地项目是江门市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面对中创新航项目人力资源、财务、物流人员以及质量、工艺、艺术的各类工程师等超个岗位的用工需求,江门市人社部门全力构筑用工需求对接和就业人才服务平台,推动院校与项目达成校园专场招聘意向。
今年以来,江门市人社局聚焦15条产业链企业用工需求,组建“首席服务官+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企一策”保障服务。此外,江门举办“邑企圆梦”系列招聘会,提供岗位11.76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1.77万人次。全市工业强企业在岗员工11.52万人,同比增幅6.62%;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在岗员工1.61万人,同比增幅10.46%,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截至9月底,江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的84.71%、89.55%、82.85%。
“十三五”时期以来,市人社局出台“促进就业九条”系列文件及配套政策,全市平均每年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逾1亿元,平均每年保障家次市场主体发展、促进约6万人次劳动者稳定岗位。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持续显现。江门市建成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园、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等“双创”平台,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达到22家,累计创业带动就业1.06万人次,向全市家小微企业发放“乐业五邑贷”超6亿元。
“三项工程”齐头并举
9月初,广东省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江门落下帷幕。在获奖选手中,不乏江门代表队选手的身影——江门市代表队16名选手取得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这场家政人员的“省运会”过后,江门“南粤家政”的品牌更加响亮。“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而部署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江门市人社局促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更大作用。
江门市人社局聚焦“粤菜师傅”工程产业全链条发展,形成人才培养到就业创业的闭环。目前,江门技师学院等9所院校烹饪类在校生超人;5万多名烹饪专业学生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餐饮行业,把江门味道推向世界各地。
江门市因地制宜,注重“广东技工”工程“评”“培”“用”结合推进工作。今年,江门市举办首届“侨都十大工匠”“侨都百优工匠”评选,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9.86万人次,发放资金5.02亿元。同时,江门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园区技校”技能提升培训积分制,获得省人社厅“点赞”。
以“南粤家政”工程为例,江门市注重“强基地”与“育品牌”结合,不仅正式启用全省首家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建成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台山分基地,更是启动“邑管家”侨乡品牌工程,在全省首推“安心码”诚信体系。
江门市人社局推动“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粤菜师傅”工程累计扶持78家“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创业店,助力至少8条产业链和10多家电商平台发展,带动就业创业超人,每年增创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园区技校”项目建立“院校+园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园区技校”四类培养载体个,为65家次企业设计96个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服务家次重点企业,提供“菜单式”培训人次;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带动服务业营收超2.9亿元,累计培训家政人才3万人次,带动3.9万人次家政从业人员就业创业。
筑牢人才队伍根基
“在建站过程中,人社部门向实验室介绍博士工作站和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协助实验室完成建站流程,并对设立博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建站经费。”江门“双碳”实验室法人代表杜迪佳说。今年6月,江门“双碳”实验室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举行了挂牌仪式。
今年以来,江门市各级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倍增”工程,以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为“破题”,推进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取得明显成效。
急需紧缺博士人才持续汇聚。今年全市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3家,实现了年增量的“倍增”,全市现有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总量达家。新增博士博士后人,其中新进站博士后达28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8倍。
专业技术人才持续壮大。大力实施职称“牵引”工程,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人。今年申报工程系列职称人,同比增长%,其中,通过专利、参与标准制定、获得科学技术奖等绿色通道方式申报中级职称近人,是过去两年总和的3.2倍。
产业工程师持续增加。江门在家企业和位产业工程师中开展课题调研,形成了专题报告,起草了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实施方案。同时,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开展了多场产业工程师专项招聘,发挥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效应,全市新增产业工程师人才人。
技能人才总量实现新突破。江门市人社局实施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十项行动”,截至9月底,江门新增技能人才2.45万人,同比增长.71%;新增高技能人才人,同比增长.94%,技能人才总量达53.5万人。
除了人才队伍和平台的建设,江门市人社局还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扩大评价专业范围:巩固乡村工匠职称改革试点成果,近两年累计评出了名乡村工匠职称专业人才,其中经省评审获得首批乡村工匠高级职称32人,占全省总量近10%;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赋能”行动,全年培育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开展评价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45万人。
同时,优化人才服务方式。设立江门市(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专区,逐步构建“1+7+N”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模式。推进提升侨都人才卡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卡、一网、一站”的侨都人才立体化服务模式,推出了人才综合服务地图,落实第一批28个人才服务点并正式提供32项人才服务。推动人才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建成江门市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信息系统,上线47项业务,兑现补贴超1.7亿元。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近日,江门市举办社保卡赋能智慧公交项目启动仪式。在江门开平市,老人、学生等群体刷社保卡乘车实现健康码带出、优惠识别打折,并支持线上绑卡、充值等多项服务。
针对市民生活办事使用“多张卡、多个码”的问题,江门市人社局成立“智慧人社”红色先锋服务队,以数字赋能社保卡,立足“一卡一码”,逐步打造出门办事“带手机不带卡”“带卡只带社保卡”等具有侨乡特色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品牌。目前,第三代社保卡已在政务服务、资金补贴、医疗服务、文旅服务、图书借阅、公共交通等六个方面实现“一卡办”。
如今,江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达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达万张,每年通过社保卡发放补贴待遇超亿元,超20个部门加入社保卡“一卡通”生态体系。
江门市人社局还将业务延伸到港澳地区,不仅全国率先在港澳地区设立30个人社港澳服务点,还推出22项人社跨境全省通办自助服务,让港澳居民足不出港澳即可办理高频人社业务。织牢织密“社保网”,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平稳过渡至1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达元/月,比年人均增加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元,实现东西部同步同标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