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想到就写。老李写新会陈皮调研的文章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虽然不是新会陈皮行业的从业者,但也得益于新会陈皮这两年来的飞速发展,被众多粉丝亲切地称为“李老师”,享受了一把“写作新会陈皮”带来的虚荣感,也通过新会陈皮的文章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岁末年初,写点总结性的话语总是没有错的,好比公司的年终总结,老李也需要跟粉丝和读者们交代一下这一年来老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思前想后,此文以一位读者的问题留言为引子开始,分享一下老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足的地方,欢迎各界和业内人士提出。
问题一:新会柑种植受到政策限制,未来“产量”如何破局?
我国土地按不同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而耕地又分为“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
基本农田也称为“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对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即要求中粮食的耕地,就不能种植其他植物或者养殖动物。
江门地区关于耕地禁种“新会柑”的宣传
总的来说,在当前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新会柑是属于“非粮”作物,在政策的约束下,也不是有钱买地,想种就可以种。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目前新会产区的新会柑果供应量已经明显出现“紧缺”的情况,从而导致近两年的柑果采购价格水涨船高。再加上新增的土地也无几,所以即使不推行“复粮”的政策,也会面临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困局。
一直以来,新会环城核心产区都是“水田”的优势种植新会柑,一方面是三水通融的灌溉条件让咸淡水交界的新会环城有传统的农业优势,二是水田的土质肥沃,在一定程度上种植的柑果会比山地柑优质。
正因为新会大部分适合种植新会柑的“水田”都属于“耕地”性质,因此自年4月份开始,新会区就开始就恢复耕地粮食种植上动了真格,并开始对新流转的农田进行了严格的土地性质用途控制。
对于水田等基本农田退柑耕粮的情况,老李也听到一些种柑大户正陆续把今年的新增柑田目标定在“山地”等非耕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开辟,以规避“基本农田”的限制。
“在水田不能再新增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未来几年的新会柑供给量,我们必须继续开拓土地,例如去开荒山地,以‘山地’种植为主的新会柑,我认为是新会柑产量保证的唯一路子。”经营了多年陈皮生意,并在近年来开辟了数千亩新会柑田的谢老板表示。
谢老板的企业是新会本地知名的陈皮经营企业,目前全国已有数百个经销商和渠道商,但近年来谢老板不再单一专注在“新会陈皮”这个单品上,而是开发出陈皮白茶、陈皮黑茶等陈皮周边的衍生品,并有不错的销量。
从“水田”改“山地”,到产品多样化,可以说是企业们在新会有限的土地上对新会陈皮产业的无限遐想。
广西浦北的“新会陈皮”
问题二:面对外地皮、人工皮的冲击,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
在老李看来,“外地新会柑”跟“新会柑”长得很像,一般人真的很难分不出来。也有销售外地柑的老板说,其实广西柑等比新会柑长得好看很多,表皮没有那么多伤疤,而且光滑很多,而仔细看新会柑,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黑点、风疤等等“痕迹”。
以生果为例,新会柑最主要的特点是”油胞“多,特别是生果的油胞是”通透“的。
例如我们可以打开手机的手电光直接照射在柑皮上,就能看见通透的毛孔,而孔越多,就代表油胞越丰富;同样如果用灯光照射到外地柑的话,它会没有这么多的油胞,而且“油身感”不强。除了看油胞,新会柑皮最重要的特点:香味、清甜的特征,也可以成为鉴别的标准之一。
老李建议可以直接咬一小口柑皮细细咀嚼,如果是略带甜味又有回甘,那么就是新会柑皮;如果是苦涩的,那么就是外地柑或者山地柑、旱地柑等品质比较差的柑果。
新会柑开皮现场
问题三:消费者不知如何辨别真假,如何解决?
要判断新会陈皮的造假、造旧等,基本就是靠“经验”的积累。而新会陈皮的“年份”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而陈皮价值的绝大部分体现也在陈化的时间上,但“时间”是在我们普通人逻辑里,是无法“造假”的,所以很多商家的造假,就盯着“陈化时间”这一点上。
陈皮的年份,一般分为有效“陈化时长”和“存皮时长”两个,而陈皮的价值高低,即取决于陈皮的有效“陈化时间”。
往简单地来说,陈皮的陈化时间,就是陈皮有效地转化油胞内挥发油等物质和消耗内囊的时间长度,因为只有有效的陈化,陈皮才能越陈越香,但又因为陈皮内部的物质是有限的,所以导致陈化的周期也是有限制的,陈化的结果也不会无限循环陈化下去,所以很多商家标榜二十、三十年的“陈”皮,基本都是“坑”,其实际陈化的年限,也就只有“十年”左右为极限。
判断几十元一斤的陈皮能不能吃,是取决于吃用这些陈皮后,对我们的健康是否有“害”;如果是无害的,姑且也不追求“有益”,那么也是可以吃的。
湿仓造假陈皮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有害?要分几种情况。
首先,如果是加湿、加温制作的陈皮,姑且不管是不是新会陈,其果皮本身具备的柑橘味还是有的,所以作为一种“调味品”使用也未尝不可。
其次,如果是“入Yao”需要的,那么这些几十元的陈皮,就不必考虑,因为其基本没有经过有效的“陈化”,在陈皮的物质是上不具备其陈化的基础,因此老李称之为“调味品陈皮”的,一旦有“入Yao”需求,就反而会耽误身体。
最后,一般来说几十元一斤的陈皮,都是仿造“九制陈皮”的果脯做法,就是熟制,用最短的时间把果皮煮熟后腌制,让其具备果皮的“盐津风味”,其作为茶余饭后的零食,也是未尝不可。
而至于这些几十块一斤的陈皮,是否有加入调味、防腐等等添加剂(其添加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也是决定着对身体的影响程度),老李就无法如实回答,毕竟能卖出去几十块东西,一切都是以最低成本运营的,加什么或者不加什么,就要看有关食品部门的监督了,再次老李就不展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与其指望几十元一斤陈皮达到保证健养生的效果,不如省下几十块钱,挪挪身体到楼下小区散散步活络身体有效。
复粮宣传
问题四:“新会陈皮”应该如何做大规模?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解答,一个是行业如何做大规模,一个是企业如何做大规模。
行业规模,也叫市场容量,是指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
市场容量是由“需求总量”和“货币总量”两大因素构成的。若有市场容量,可以拉动企业投资和经济发展,即需求可以消化供给;若没有市场容量,仅仅依靠企业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量,就蕴藏着供求失调的巨大风险。
目前需要实现新会陈皮产业“规模”的增大,是供求双方共同提升的结果。从年开始,受中yao市场和yi情下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的需求量突然增大,导致了新会陈皮价格的上涨。可以说,在新会陈皮产量额定的情况下,年至今的市场规模发展是得益于需求端的爆发。
但问题也存在于,本地产量不可能突然满足于此需求端爆发,所以这里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外地皮”(广西皮等)的替代作用,此部分的“行业规模”发展,老李认为就在于外地皮为新会陈皮品牌带来的市场规模之变化。
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规模,这里是指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分的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一般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目前新会陈皮企业的规模多为“中小微企业”,而头部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目前屈指可数。
至于未来这部分头部企业是否出现“规模化”的增量,老李估计在未来的新会陈皮产量会在耕地政策的限制下难以突破现有规模;如需要突破产量端的压力,必然需要“外来力量”的解决,因此这就是新会皮和外地皮之间的平衡点,应该是“留牌”还是“存真”呢?
晒新会陈皮
总的来说,对于新会陈皮企业,其在享受新会陈皮的行业品牌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在受到新会陈皮“产区”发展的制约,于是整个行业就陷入了一个“困局”——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发展,但企业的产能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采用外地皮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因为整个行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发展,都建立在“替代品”的基础上。
办企业的本质是盈利,这点无可厚非,只要其“陈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法无禁止即可行,企业就可以在其中寻求利润空间,所以发展新会陈皮企业的“规模”,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更多是需要解决生存的需要,而非“招牌”的需要。
那么回到如何发展新会陈皮“企业规模”的问题,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