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小巧玲珑的娇俏模样,浑身发出青涩的果香,与越陈越香的普洱相结合,将清醇的果香和普洱醇厚的气味相互交融。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只有对茶严格要求的人,才会严格注意成就一颗小青柑每个步骤的细微差别。小青柑柑果的好坏,是具有多种影响因素的。而在生长之初的育苗方式,则早已为柑果定了性。
药用的陈皮或是制茶的来源大多都是新会柑,其根系发达,一般有两种方法:驳枝柑和圈枝柑。这两种不同方式的种植方法也能产出不同味道的小青柑,今天来和大家简单说说~
圈枝柑:又名衍枝柑、原枝柑。主要是指从原有的树干上引嫩枝出来另地繁衍。在过去的几百年,新会柑果都是以圈枝的技术来进行繁殖。它种植和管理难度都比较大,它的根部为“鸡爪根”,里面多为空心,其羸弱的根部还需管理者悉心看管,如果有洪涝的话,根部受浸的柑树则会被淹坏。因此,圈枝柑的产量则比较少。
从技术层面来说,圈枝柑首先在母树上挑选生成得最茂密、结果最多的枝条进行圈枝,环树枝一圈切皮,再包上禾草等促进根部生成的介质,让切过表皮的地方再次生长,当根须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次进行修枝,连根移植到土地上,这样移植生长的柑果树长出来的果便是圈枝柑。
圈枝柑被视为最正宗的新会柑,它的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甘醇,香气更好,其柑油及黄酮类物质含量比较高。在传统观点中,圈枝柑口感以及药用价值都会高于驳枝柑。但是抗病毒能力差,费心费力却产量不高,因此也不被现在广大果农所用。
驳枝柑,上世纪70年代研究产生,由于是柠檬和柑的混合,所以果实较大,产量也比较高,抗病力也强。圈枝柑挂果数十斤则容易垂地,还需果农拿竹子进行加固,而驳枝柑挂果百斤,也不会下压多少。虽然驳枝柑味道虽然比圈枝柑稍逊一筹,但是也凭着其易于种植的特性,成为如今新会果农的青睐对象。
因为是将两种不同植物接驳结合生产,所以叫驳枝,又称嫁接。主要是选择与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一般以当地的红柠檬作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为穗接,两者相结合等砧木发芽后移植在地上即可。虽然柠檬作为嫁接对象,但是其主要血脉还是属于茶枝柑系,所以结出来的果子依旧是柑果。
驳枝柑由于是和柠檬木嫁接,因此味道会稍微带酸,不过酸味会比较弱,一般两者相对比才能稍加感觉出来。
其实这些都是细微的差别,新会的驳枝柑仍是市场的主流,其药理价值和柑果质量都要比其他地区的柑橘类产品要高。如果说圈枝柑是新会茶枝柑的上等佳品,那么驳枝柑就是名优品。毕竟根系都在新会,三江汇流、天然的气候和水资源在此,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依旧能保证这里柑果的质量为上乘。
这几年声名大噪的小青柑,便是新会的柑果与普洱熟茶的完美融合。用新会柑果制成的小青柑皮薄且柑香浓郁,和普洱高度融合之后,更是和茶叶之间互相吸收彼此的精华,馥馥清新。小青柑还可以扩张上呼吸道,长期引用还具有改善慢性咽炎,抗雾霾,改善鼻炎、感冒鼻塞等作用。
每颗柑果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果农们辛勤耕耘的劳动果实,不管哪一种,都应该加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