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坦岛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西南方,面积多亩,是潭江水域冲积岛,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最适合热带和亚热带常绿树生长。这里拥有目前新会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连片生态葵林。年,我国植物分类的权威专家、从事古树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导师李秉滔参观了南坦岛的葵林之后确认,这片葵树当时最少已有年树龄,是世界唯一的蒲葵林,也是我国特有、新会特有的蒲葵林。
从高处鸟瞰,大片葵林覆盖岛上,像镶嵌在新会大地上的绿翡翠。千百年来葵林与水稻相依存,近年来随着新会陈皮产业的兴起,岛上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为南坦岛带来美丽自然生态景观的,就是这一大片葵林。
葵树为棕榈科蒲葵属的多年生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余米,一层层的棕红色葵衣夹缝里,从四面八方伸出细长而坚韧的葵柄,每一根葵柄都撑着光洁墨绿的葵叶,叶阔呈扇形,形态阿娜多姿。走进葵林,树影婆娑,一派自然、生态、野趣的优美生态环境,这里常年吸引着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葵树全身都是宝,嫩叶可编制葵扇、老叶可制蓑衣、葵骨可制牙签、果实及根可入药。
新会素有“葵乡”美誉,葵树被视为葵乡新会的标志。新会葵艺历史悠久,东晋时期即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新会县志》记载,新会的蒲葵种植“始于晋,兴于明”,明代,新会葵艺品以宫廷贡品葵扇为主,已经形成产业,新会近一半的人从事蒲葵种植和加工工作。清代,葵艺发展至全盛,葵业成为新会的主要经济支柱,道光年间,新会蒲葵种植面积高达6万亩。“抗战”期间,新会沦陷,葵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新中国成立后,葵艺行业重组,20世纪70年代,全县上规模的葵艺厂达37家,还有很多家庭作坊,年产葵艺1.4亿件,创汇多万美元,扇类、帽类、席垫类、实用类等葵艺品享誉海内外。80年代中后期,现代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葵扇与葵艺日用品市场萎缩。年,最后一个国营葵艺厂倒闭,葵艺许多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即便如此,在许多新会人心里,对葵艺依然有着难以忘怀的情结。
葵艺就是以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种民间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及周边地区,以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闻名,以造型精美、制作技艺精湛的葵扇为代表,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年6月,新会葵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坦葵林是新会作为“葵乡”之称的一个重要自然生态标志,南坦岛田园风光优美,适合徒步、摄影、垂钓,傍晚时分还可以欣赏潭江夕阳美景。近年来,银鹭大桥、深湛铁路跨岛而过,为古老的南坦岛增添了时代气息。
南坦岛葵林免费开放,导航南坦葵林生态湿地公园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