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以产地区分,分为陈皮、广陈皮和新会陈皮,三者是一个金字塔递进关系,新会陈皮是广陈皮中的塔尖代表,广陈皮又比陈皮更优质。
新会陈皮作为广东十大南药之一,清代以来就闻名于世,众多名医认为“陈皮以新会产者为佳”,到了现代,更有多位院士专家为其点赞、发声。
为何唯有新会所产的陈皮如此出众呢?
下面阿玉向大家揭秘新会陈皮被奉为“陈皮中的上品”的原因。
陈皮记录最早于《神农本草经》距今有千年历史,被列为上品,又名橘皮。陈皮之名首见于唐代《食疗本草》,元代《汤液本草》为其正名,后世多沿用此名称。
宋《鸡肋编》记载:“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新会专门种柑取皮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开始,便有相关的史料记载新会当地人开始种柑取皮。
明代,众多中医典籍便有关于陈皮产地道地性的记载,开始明确出现“新会”字样的“新会陈皮”等。
《本草品汇精要》首次强调陈皮的道地产区为广东,药圣李时珍在这基础上将范围进一步细化,在《本草纲目》中称「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采者为胜」。
因此,新会陈皮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过去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
新会茶枝柑,是三大山脉野生品种种群驯化而来,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特定的品种基因(DNA)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新会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主要包括西江、潭江和银洲湖。
每年的汛期前后,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色,这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丰富水分、沉积有机质和海水盐类等特点,使新会柑的质量是其他地区种植的柑橘无法比拟。
新会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沛,在这充足的温湿条件,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油胞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此外,三山环绕的地形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组合,衍生出“干湿交替”和“冷热交替”的陈化条件,这是新会陈皮品质形成的关键之一。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组》)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新会陈皮“道地性”的成因,证实新会陈皮与其他陈皮确实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正是这些独特的因素造就了新会陈皮与众不同的品质,从而能让新会陈皮成为陈皮界的“王者”,同时亦因其卓越显著的药、食价值,而流芳百世。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陈皮知识或者品尝道地新会陈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