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药食同源的陈皮自古就是个宝,备受国人喜爱。
在中国出产陈皮的地区有不少,广东、福建、浙江、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均有种植和生产。
但被公认为道地、品质佳的还是广东的“广陈皮”,其中又以“新会陈皮”当属第一。
相比于其它产区的陈皮来说,新会陈皮从茶枝柑品种优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非遗的制作工艺等方面均独具特色。
因此,道地的新会陈皮不仅风味佳、内含营养物质丰富,而且具有更好的养生属性,可谓品质独特。
新会茶枝柑品种优越
《广东植物志》中载:“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
茶枝柑历经数百年的驯化栽培和苗木繁育(高压圈枝方式),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和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野生品种种群驯化而来。
由于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
特定的品种基因(DNA)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年,新会柑和新会陈皮一举拿下国家级地理保护标志。
目前,国内极少有农产品可以实现一品拿“双标”,新会陈皮能“一果双标”,得益于当地独特的环境与气候。
新会境内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汛期,西江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带到新会银洲湖,与潭江水交汇,加上每年一次的海潮倒灌,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
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有机质和海水盐类等,使新会柑的质量是其他地区种植的柑橘无法比拟。
这样充足的温湿条件,非常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皮厚适当、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非遗的制作工艺
年,新会陈皮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工业化、机械化的时代,新会陈皮本土企业,仍坚持两刀法、三刀法手工开皮,为保证每一片皮的外观以及后续陈化品质。
新会陈皮从采收开始,就树立分级质量概念,独有“三时”、“三色”和“三瓣”等标准。这是其它地区陈皮难以企及的完善道地性工艺,也是新会陈皮备受追捧的一大原因。
新会陈皮会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当然并不是一人称好便是好,而是因为本身品质过硬,赢得了消费者和行业的认同,才会声名鹊起。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陈皮知识或者品尝道地新会陈皮,可以查看下方图片红色背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