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出炉,涉及交通、教育、医院等多个方面。
十四五期间,江门地区规划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年,市区争取建设成人口达到万的现代化大城市。
丁姐从中整理出几大亮点:
加快“六纵六横两联一展望”
六纵为沈海高速、佛江高速+中江高速外海至睦洲支线+江珠高速、银洲湖高速、南海至新会高速江门段+新台高速、广台高速、镇海湾高速(预留往北延伸至云浮)。
六横为南沙至新干线机场高速、广中江高速+江肇第二高速、深岑高速、中开高速+开春高速、深圳至南宁高速江门段、西部沿海高速。
两联为江肇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快建成南沙港铁路并完成客运化改造,实现“四市三区”铁路客运车站全覆盖。全面接入国家高铁网,基本建成深圳至江门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加快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高明至肇庆东联络线,构建深南高铁通道及衔接贵广、南广铁路通道。
一展望为广海湾至佛山新机场高速(台开至佛山新机场高速+广海湾旅游专线高速),连接佛山新机场,串联鹤山、开平、台山的文旅资源、连通广海湾经济区的南北向通道。
建交通轨道1、2号线
强化江门站枢纽功能,逐步开行通往全国中西部和东部主要城市的始发车,加快推动江门站东广场规划建设。加快启动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规划建设,强化中心城区交通联系。
加快完善内联外通的公路网。推动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形成“六纵六横两联一展望”市域高速公路网。
七纵八横”6城市快速路网构建
推动环都市核心区快速干线、都市核心区大环线建设,加快城市骨干道路成环成网,推进发展大道过江通道、省道S线华安路至育德街口段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七纵八横”6城市快速路网构建。
七纵八横:七纵为东堤路-连海路、滨江大道-南山路-睦洲大道、江门大道、中心城区西侧路、原国道、新国道、鹤城至古井快速路。
八横为鹤山至滨江新区快速路及佛开高速公路陈山互通立交改造及连接线、华盛路、江侨路及延伸线、迎宾大道及其延伸线、五邑路、会港大道、银鹭大道、新中公路。
高标准推进三大旧改试点
品质提升:提高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水平,塑造景观名片,织补蓝绿网络(绿道+碧道+山道+云道),创建激活“千年城脉”历史游径,打造江门河一河两岸、天沙河碧道、城心轴线慢行系统等精品城市观景平台。创建“山水文城、和美侨都”,加快启明里、南芬里文旅产业融入。
城市更新:推动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完善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处理、集贸市场、停车场、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动更多市(区)迈入全国百强行列。
加快“三旧”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做好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高标准推进启明里二期、仁美社区和北门社区(兰苑新村)等试点项目建设,支持旧村庄整体连片改造,力争到年,基本完成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市区人口万的现代化大城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扶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力推动城镇民生事业发展,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力争到年,建设成为市区人口万的现代化大城市。
年我市常住人口已达.81万人,蓬江、江海、新会人口约.7万人。
建城市文化中心人才岛艺术中心
加快江门市图书馆改扩建,增加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馆藏量,确保年实现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册数和增长率达国家和省标准。构建具有江门特色、主题特色的文献体系。
建设蓬江区城市文化中心、江门人才岛艺术中心。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进一步完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进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川岛浪漫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古劳水乡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加快开发高品质滨海休闲度假、游艇及海上运动等旅游产品,推动川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
新增学位5.26万个
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断增加,全市新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5.26万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65%,超过全国水平。
逐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幼儿园总量,提高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
加快镇(街)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满足户籍儿童、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常住适龄儿童就近入读普惠性幼儿园的需求。
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医院(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培育发展二手住房、租赁住房市场
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优化商品房供需结构,通过“三旧”改造、城市更新等方式增加住房供应,培育发展二手住房、租赁住房市场。稳步推进住房保障扩面提质,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筹建一批保障性住房小区,提升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