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DuangDuang~
国庆收假后第一日
江门就迎来了喜讯!
10月8日《人民日报》A8版发布全国中小城市综合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根据报告排名,江门市新会区、蓬江区都进入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其中,新会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9名,蓬江区第94名,均比年上升一位。
为客观评价中小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总结一般性发展规律,探索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小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等机构倾力构建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系统工程,持续15年对中小城市发展指数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逐年推出其阶段性研究成果。
依据新发展理念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体系从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质量五个维度,系统、全面显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状况。通过研究树立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千强镇等发展典型,引领中小城市在践行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发挥更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今年以来,蓬江区举全区之力建设江门人才岛。图为项目效果图。江门人才岛建设指挥部供图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下,蓬江区和新会区举全区之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交通、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与大湾区各城市开展全面对接合作,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搭建优质的产业平台,壮大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民生。
值得注意的是,自年首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蓬江区已连续4年上榜,且排位从第98位,逐年稳步上升,年位列96位,年第95位。而新会区年排在第71位,年及年均为第62位,年度排第55位,年排第53位,年排第51位,年更是首次跻身50强,排名第50位,今年再次突破,位列第49位。这充分说明新会区、蓬江区近年来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这份喜讯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惊喜
更是对江门的城市发展的认同与感动
蓬江区、新会区获此殊荣
背后是它们的辛勤付出和劳动成果
蓬江区
年,蓬江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好蓬江!
高位推进“1+3”平台建设
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蓬江区高位推进“1+3”平台建设。其中——
江门人才岛被列入年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纳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计划,蓬江举全区之力建设江门人才岛,截至8月底,完成了岛内6个片区的控规修编工作,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岛全覆盖,基础建设多个工作面同步拉开,形成大干快上的火热建设局面,8月以来,腾讯、华为等世界一流强企业相继签约落户,深度参与江门人才岛建设;
△西江河水清亮,江门人才岛绿意盎然。郭永乐/摄
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提质,加快理顺管理机制和完善配套建设;
△加快产业平台提质,图为蓬江区产业转移工业园。陈立武/摄
滨江新区建设调整规划,新增滨江新区启动区二期项目,迅速确立“十路一湖”和管廊工程工程架构,并于6月下旬全面开工;
△滨江新区园山湖公园一带,从空中望下去,犹如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周华东/摄
文旅平台和产业方面,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的改规格作用充分彰显,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世界排球联赛、戴爱莲杯全国舞蹈展演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型文体会展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城市经济,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获得感。
△蓬江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对接,图为高标准建设运营的江门体育中心。周华东/摄
锐意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今年以来,蓬江区锐意改革,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在全市率先推进环卫市场化一体化改革;
△江门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环卫人员正在作业。罗霈/摄
在全市率先成立“城管”指挥中心;
△全市首个“城管”指挥中心投入运行。
启动“党建+N全科网格”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营造一流的办事环境和营商环境方面,全力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放管服”、项目承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企业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
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
民生是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年以来,蓬江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着力解决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操心事、烦心事。
进一步优化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基本建成里仁小学,启动和推进棠下中学综合楼、江门市实验中学扩建工程的建设工作;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正式动工;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建设现场。郭永乐/摄
养老服务,以珑湖湾社区服务中心和棠下颐养院等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进“公建民营”供给模式;
△珑湖湾养老机构项目。
城市品质提升,着力推进城市中央活动区和江门河北岸两大特色项目的建设,打造城市景观新亮点;
△国庆期间,万达广场附近的美丽夜景。郭永乐/摄
深入推进了精准扶贫、“平安蓬江”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
△年2月21日上午,蓬江法院开审一宗涉恶“套路贷”团伙案。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精品线路建设,高标准完成潮连街示范镇及良溪村、南村村、长乔村和塘边村等4个示范村建设,建成总长度16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示范路;
△蓬江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良溪村棠良线。胡晴晴/摄
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方面,启动蓬江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采用EPC+O模式,总投资约13.87亿元。项目于6月25日正式开工,现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蓬江区近年来生态环境良好,图为兰石公园。蓬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排名全市靠前。
△今年以来,人们经常抬头即可见到“蓬江蓝”。
新会区
融入湾区
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投资潜力的区域之一,新会在国家、省、市各层面的区域布局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港珠澳大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中开高速、江门大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加快建设,新会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三大万亩园区四个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新会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持续提升。新会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去年,新会区倾力推进大交通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3亿元,连续四年排名全市总量第一。
首列“新会造”CRH6A型城际动车组交付使用。林润开摄
交通投资的持续加码,折射的是新会重塑交通新经纬,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雄心。
伴随着珠三角城市群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蝶变,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江门站将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珠三角通往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铁路门户。作为全省第四大交通枢纽,江门站将汇聚深湛铁路、广珠城际、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7条轨道交通线。
时不我待,“轨道”上的新会,以“软硬兼施”的姿态融入湾区建设:
“硬联通”方面,倾力推进珠西枢纽江门站、江门大道、中开高速等大交通建设,交通项目投资累计超亿元,构筑内通外联、快进快出的大交通格局,全面融入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软联通”方面,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实现45天内完成审批手续。出台“黄金十条”,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奖励企业,并实行“自动兑付”。实施“政令十条”,全员共同打造优质、高效、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依托珠西枢纽这一“力场”,新会区还将加强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新干线机场的互联互通,无缝融入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快建设珠西枢纽新城,推进枢纽新城公园等标志性、先导型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都市。
江门大道东甲立交。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表示,在对接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三区并进”区域新格局下,新会区将重点谋划“一带两核三组团”的空间布局,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全区“一盘棋”,奋力打造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新增长极。
工业立区
三大万亩园区蓄待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令一个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经济体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