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首善之区,扛起首善之责,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新会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新会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如今,新会再次扬帆起航,以更宽广的发展视野、更具前瞻性的行动、更有创新性的思维奋进新征程。
数据会说话。从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江门日报记者通过过去五年和今后五年的数据对比,分析新会区未来将在哪些方面提升、提级、提质、提效、提速、提优,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深入了解“新会如何‘提’出一个未来”。
一、经济总量“提”升
过去五年:
★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5位,连续10年争先进位,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预计年,全区GDP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1%、9.3%、5.4%、12.9%和8.5%。
今后五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年率先突破亿元。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会要建设首善之区,扛起首善之责,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机遇往往青睐有准备的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的榜单上,新会区从年的第53位,攀升到年的45位。连续十年争先进位的背后,是新会主动谋划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根据“十四五”规划GDP年均增长6.5%的目标,新会区GDP突破亿元的时间应该在年。但是新会区主动担当,自我加压,将GDP年均增幅目标提高至7.5%,这充分体现出新会率先跻身千亿GDP强区行列的雄心壮志。
围绕工业立区、制造强区的工作主线,新会以“一园三中心”为发展方向,以“千亿GDP”“千亿产业链”“百亿级国资”为目标动力,以强党建、大园区、促创新、优交通、提品质、惠民生为主要抓手,奋力打造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化活跃、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首善之区”。
二、产业集群“提”级
过去五年:
★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其中三大主导产业超亿元,产值超10亿元企业增至24家。
★四大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带动就业5.5万人。
今后五年:
★年大园区工业产值超亿元。
★高起点壮大产业集群,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争取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早日突破亿元。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会要构建工业立区新格局,在大园区建设上树标杆、做示范。
制造业强,则新会强。新会剑指千亿GDP强区,一个产业链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必不可少。看准风口,抢抓机遇,新会未来五年将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
园区建设方面将对标苏州工业园等一流园区,力争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和智慧型的全省标杆,不仅是进一步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对接深圳。
做好新会陈皮这篇大文章也是重头戏。未来五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格局。谋划打造七堡食品健康产业岛,结合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探索开发新会陈皮健康产品,大力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一批示范性新会陈皮庄园的建设也将开展。
三、创新驱动“提”质
过去五年:
★新会创新走廊进驻企业超家,引进生物医药顶尖团队8个、高层次人才多人。
★全区高企家,跃居全市第一,是年的6.9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改投入累计超亿元,省市工程中心从55家增至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27.5%。
今后五年:
★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到年累计完成工业技改亿元。
★到年,高企增至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落实市“金种子”三年行动方案,孵化和培育更多新会企业通过IPO挂牌上市。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会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狠抓科创载体、营造科创环境、加大科创政策,过去五年来,新会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会路径”,越来越清晰。
新会深刻认识到,科技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展望未来五年,新会区将以产业转移园为主体,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创新走廊提质增效,打造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平台。出台实施“科创十条”,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可以预见的是,从“新会制造”到“新会智造”,一场以创新驱动大战略为抓手的攻坚战将掀起了新的建设浪潮。
四、产城融合“提”速
过去五年:
★五年完成交通投资超亿元,增长2.5倍。
★江门站通车运营,累计到发旅客超万人次。
★投入超亿元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和小城镇扩容提质工程。
★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今后五年:
★实施新一轮“贯通东西、畅通南北、东扩北延”行动
★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
★推进“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基础设施建设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会要积极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探索“东接、南拓、西联、北融、中优”城市发展新路径,打造大湾区产城融合典范。
新会目前已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接下来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方位融入大湾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路通则财通,特别是完善大园区与高快速干线的连接,对于推动新会各产业基地互联互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未来五年新会的一个重点,是高频度全面对接深圳。对接的基础,首要在交通。新会将紧抓“大桥时代”机遇,通过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提早谋划对接深中通道。
“让新会显山露水”,是今后五年枢纽新城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此新会将紧盯“珠西城市客厅”这一定位,推进“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基础设施,构筑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
五、营商环境“提”优
过去五年:
★“黄金十条”兑付扶持资金超1.5亿元,奖补企业家(次)。
★深入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休息日预约”“中午不打烊”服务,企业设立登记最快2小时办结,5年新增市场主体超32万户。
★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实现“交地即交证”,15个项目实施“模拟审批”。
今后五年:
★打造百亿区级国资平台。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用好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平台,力争“交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用好“效益十条”,用足“政令十条”,优化“黄金十条”。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会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上树标杆、做示范,制度上要做革新。
过去五年,人们从新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感受到了一股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猛”劲。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黄金十条”“政令十条”“效益十条”等政策,新会的政务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展望未来,新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打造百亿区级国资平台,是全区今后五年的一个主要目标任务。
此外,新会还将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用好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平台,用足“政令十条”,开展政务服务“堵点清零”行动,持续优化“黄金十条”,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为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而不懈努力。
来源:江门日报叶田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数”说新会,“提”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