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执行正在推进中。4月23日晚间,新华保险发布了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在公告中,新华保险提及了新会计准则对业绩的影响。
财政部分别于年、年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即中国版本的IFRS9)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即中国版IFRS17)。根据要求,自年一季报起,上市险企将采用新的保险合同会计准则IFRS17,前些年已被中国平安采用的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也将一并实施。两项准则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内普遍认为,IFRS9和IFRS17对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准备金计量、金融资产划分等更为合理,随着新保险合同准则实施,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资产负债策略也将进一步调整。
寿险公司保费或大幅下滑
就新保险合同准则的调整来说,IFRS17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大幅调整,改变了保险公司合同服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修改了通用模型下合同负债的计量方式。
这其中,对保险公司经营影响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保费收入确认计量的调整。新准则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分拆保险合同中可明确区分的投资成分和其他非保险服务成分,对于退保金、满期金、年金返还等不可分拆的投资成分对应的保费,不能够计入保险服务收入,这意味着险企的保费收入将缩水。
多位上市险企高管在业绩发布会的解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如中国太保财务负责人兼总精算师张远瀚表示,在新准则下,预期保费收入会有明显下降,而产险由于短期合同较多,保费下降的影响相对较小。
下降幅度有多大?根据银保监会财会部和财政部会计司此前测试,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普遍降幅在60%-70%,产险公司由于产品不包含投资成分,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IFRS17有助于挤出保费水分,这与我国监管部门一直强调的保险回归保障是一致的。”对于新准则的影响,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分析,保险公司的保费确认主要要挤出那些不是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的收入,因此,对于那些经营投资型业务比重较大的寿险公司、以综合保险名义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业务比重较大的财险公司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
更倾向低波动、高分红资产
与IFRS17不同之处在于,IFRS9准则并不影响保险公司财务报表格式,其主要影响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与减值。
IFRS9准则下,金融资产会计科目分类由“四类”调整为“三类”:分别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
资产减值方面,IFRS9用“预期损失模式”取代“已发生损失法”,导致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变大、计提时间提前、计提金额增加,这将增加保险公司利润的波动性。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IFRS9准则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资产配置方面,未来将趋于保守,以减少净利润波动。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欣琦、谢雨晟预测,资产端保险公司将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资产占比,降低新会计准则对利润不确定性的影响。
对于未来保险公司详细的投资策略,中信建投研究员赵然在相关研报中分析,债券投资方面,预计保险公司会进一步加大对高评级信用债的配置力度;股票投资方面,保险公司预计会加大对低波动、高分红的大盘蓝筹股的配置力度。由于私募股权的估值波动性相比股票而言更低,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保险公司可能会加大对私募股权的投资力度。
不改变保险公司经营现状
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给行业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新准则在指标口径、经济实质、原理、路径、确认计量等方面都有实质性变化。”新华保险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征直言,新准则体系与旧的准则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不是简单的演化或者推进。新旧准则体系之间的差异,如同大象和大树的差异。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是为了减少保险公司通过会计处理修饰利润的空间。李文中认为,新准则实施首先使得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可比性增强,同时也会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促进保险回归保障。其次,新准则下保费确认更严谨,信息披露更透明,使得保险公司通过报表调控利润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增强公司利润的稳定性,引导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新准则的影响,中国人保首席财务官周厚杰表示,总体来看,将有利于增强整个保险行业会计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有利于全球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这也是该准则研发20年的原因所在。透明性增强,不同主体之间有很好的可比性,这样更方便公司及投资者决策。
不过,从保险业务经营层面来说,新准则的实施只是改变了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方法,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
各家上市险企高管在业绩会中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中国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不会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因为公司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以及价值取向。
杨征也表示,新准则只改变公司经营的会计或财务报告结果,或者仅代表财务报告结果而已,对于公司经营管理层来说,要从前端经营角度入手,从资产方面、负债方面、资产负债匹配等一系列经营行动逐渐调整,逐步适应新的评判体系。
北京商报记者陈婷婷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