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有个“四邑”还有个“三埠”。
现江门地区历史上曾有四邑、五邑和六邑之说。
四邑是新会、台山、开平和恩平,加上鹤山为五邑,再加上赤溪则为六邑。
开平有个“三埠”。三埠是由长沙、荻海、新昌三个埠组成的。由于长沙、荻海、新昌均被潭江隔开,就象武汉的汉口、汉阳、武昌一样,人们便把三埠叫做“小武汉”。
人们不禁会问:三埠为什么是埠而不是镇,不是圩,偏偏叫埠?
埠的字典解释“埠”白话读音:bou6,fau6。普通话读作bù。
本意为停船的码头,即建于河沿岸及港湾内供停靠船舶、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的建筑。
又引申指有码头的城镇,或泛指城镇;又特指商埠;又用于地名。
因为三埠是有码头的城镇,三埠还是一个港口。三埠港现有码头岸线米,吨集装箱船泊位3个,散货船泊位1个,前沿常年水深为4米;仓库面积平方米,堆场面积平方米;拥有各种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其中50吨集装箱吊机2座,40吨集装箱吊机1座、25吨轮胎吊1台,集装箱堆高机2台,3-10吨的铲车8台,陆运拖车26台,-吨级的集装箱船舶6艘;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为万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为10万TEU。
三埠之名,始于清光绪七年(年)。自明初至清光绪年间,此地先后隔潭江建成长沙埠(-年),获海埠(年)与新昌埠(年),三埠成鼎足之势,故名。
-年,新昌与获海属台山县,长沙为开平县第八区。年11月为适应形势需要,划出长沙、新昌、获海三埠。
三埠为潭江沿岸的长沙埠、荻海埠、新昌埠之统称,有大桥通连。年开平县治迁驻此,年起为市治。
毗邻港澳,是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港澳台同胞11.5万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三埠是华侨之乡早在16世纪中叶,区内就有远渡重洋,到南北美洲和南洋群岛一带谋生。最新统计,三埠区办事处旅居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5万人,其中华侨华人5.5万,分布在世界各地,以美国、加拿大居多,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定居的有6万多人。
作者/来源:老聂粵文化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