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常住人口,909277澎湃在线

刘军连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5月22日,江门市统计局、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江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年,我市常住人口已达.81万人,十年增长率排在全省第8位,5个市(区)的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同时,年我市常住人口中,有78.26万人是从外省流入,在新一轮城市“抢人大战”中当仁不让。

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大湾区城市中(不含港澳)排在第6位,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江门人口保持稳定增长,尤为不易。这也从侧面印证近年来我市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壮大城市能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侨乡的过程中,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正不断攀升。

现在江报君通过图解,

为你深读江门近10年人口变化

↓↓↓

侨都“引力”

人口流入增长快速

当下,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都需要大量人口来支撑劳动力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发展。

近年来,随着江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户籍政策全面放开,“人气”愈发兴旺:

△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人口普查公报显示,

年11月1日零时,

江门常住人口为.81万人,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9万人相比,

十年共增加34.92万人,增长7.85%。

换言之,平均每一年就会新增3.49万“新江门人”。

△近三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及比重

流动人口中,

我市外省流入人口为78.26万人,

省内流动人口为86.85万人。

与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61.35万人,

增长59.12%,比全省高7.41个百分点。

“从全省数据来看,各地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的排名大致相当,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数量情况是相匹配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勇表示,在周边发达地区强大的虹吸效应下,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在大湾区城市中(不含港澳)排在第6位,不容易。

那么,侨都“引力”从何而来?

李振江摄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自身的优势,譬如人居环境、空间优势等。随着大湾区建设加快,江门与周边城市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聚才引智的条件会越来越优越。”刚刚举行的江门市首届“人才节”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如是说。

图源:蓬江发布

珠西创谷行政总裁马振富表示,江门是侨乡,许多港澳、海外创业者祖籍都在江门,有“根”的情结;其次,江门是大湾区难得的成本“洼地”,创业成本相对较低,环境宜居,政府对人才重视、扶持力度大,创业者在政策、投融资等方面获得的帮助非常多。

郭永乐摄

从深圳到江门创业5年,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志强对此也深有体会:“近年来江门城市面貌提升明显,利好政策多,相信能吸引更多人才和产业集聚,让人才安居乐业。”

城镇化加快

人口向东部地区聚集

近年来,随着江门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不仅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到江门置业,也促进辖区内人口快速流动。

胡永雄《华灯初上》

普查结果显示,

年全市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9万人,占67.63%;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万人,占32.37%。

与10年前相比,

“城里人”增加了47.22万人,

乡村人口减少12.48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提高5.33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地区发展的普遍趋势,它不是简单改变了农民的身份,更带来群众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为‘城里人’后,老百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蔡勇建议,一方面江门要继续加快城镇化进程,投入更多公共资源和服务适应城镇人口的增长,同时也要加快乡村振兴,让乡村同样宜居宜业宜游,从两头推进城市发展。

分市(区)看,

年,

我市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的市(区)有5个,

鹤山成为继蓬江、新会、台山、开平之后,

又一个常住人口超50万人口的市(区)。

与10年前相比,

全市有5个市(区)常住人口净增加,

人口增长较多的市(区)是蓬江、江海和新会,

分别增加了13.39万人、11.03万人和6.01万人,

其中江海常住人口增长43.37%,

增幅比全省和全市高22.56和35.52个百分点。

彭伟宗摄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人口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

年,东部三区一市常住人口占全市总量55.39%,西部三市占全市44.61%,东部三区一市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3.3个百分点。从人口增量看,东部三区一市常住人口10年间增加34.01万人,占全市增量的97.39%。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江门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彭伟宗摄

为此,我市在年提出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将江门市划分为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通过发挥各区域优势,差别化发展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三年来,全市发展格局不断呈现新变化:都市核心区一体化进程加快,户籍人口突破万人;大广海湾区重点平台建设不断提速,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呼之欲出;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逐步释放,乡村振兴战略连续两年在全省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教育成果显现

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人才是第一资源,受教育年限及高学历人群的数量,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各市(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

普查结果显示,

我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2年。

与10年前相比,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

由人上升为人;

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

由人上升为人。

同时,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

与10年前相比减少人,

文盲率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1.71和0.49个百分点,

显示出我市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各市(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这样的变化,与江门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密不可分。

位于高新区(江海区)黄金地段的景贤小学付师华摄

“一定要拿出最好的地段办教育!”年10月,市委书记林应武提出“解决教育学位不足”的“三二一”工程,并作为“一号书记工程”推进,让侨乡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五邑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学生参加升旗仪式图片由学校提供

至年底,我市列入“三二一”工程的17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18亿元的大手笔投入,带来2.7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为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邑大学周华东摄

同时,高等教育也在加快发展。十年间,我市本地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大学生由年的2.33万人上升至如今8.56万人。此外,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提升,也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带动整体人口素质提升。

对此,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蔡勇倍感振奋。他表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于江门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人口流入、提升人口素质大有帮助。“发展高等教育,吸引来的是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能型人才,将对江门‘工业立市’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性别比升高

“老龄化”带来机遇和挑战

此次公报中,还披露了一些公众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1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