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周晶晶编
鹿鸣又到了一年一度土豪榜放榜期。美国时间3月6日,福布斯官方发布的“年全球亿万富豪榜”显示,千亿美元身家的杰夫·贝索斯以亿美元第一次问鼎首富;曾18次霸占榜首的比尔·盖茨今年排名第2;股神沃伦·巴菲特跌至第3位。此外,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位列榜单以亿美元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17,马云以亿美元位列第20,李嘉诚以亿美元位列23位,较年财富值上涨37亿美元,但名次下降4位。另据《福布斯》杂志1月18日公布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数据,李嘉诚以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亿元)总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首富之位,受惠于年港股及香港楼市向好,净资产较上年的亿美元增18.81%。财富值增长的同时,曾经的买楼狂人李嘉诚如今成了抛售超人。2月26日晚间,广州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泰集团”)针对重大资产重组发布停牌公告,公告透露的信息显示,粤泰股份计划收购原属于李嘉诚旗下规模达到亩的商业地产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碧海银湖。公告称,公司拟向关联方及第三方发行股份收购江门市碧海银湖房地产有限公司%股权,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年2月27日起停牌不超过30日。作为广州老牌上市房企,粤泰集团前身,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4月,年更名为广州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事实上,早在年时,粤泰股份的控股股东——广州粤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便曾为获得该项目而公开筹措资金。此次发布停牌公告,意味着李嘉诚又一次顺利出售了其位于内地的地产项目。囤地12年后出手此次粤泰计划收购的“碧海银湖”,为江门市碧海银湖房地产有限公司持有的商业地产项目,该公司曾用名为“江门市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年由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记黄埔”)和江门市乐活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其中和记黄埔出资1.08亿元,江门市乐活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出资万元。公开资料显示,早在年,李嘉诚就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斩获亩的土地,并规划成集游艇俱乐部、马球、购物、娱乐休闲、高档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同年2月2日,注册成立江门市和记黄埔地产有限公司(江门市碧海银湖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前身)。从年开始,便能看到李嘉诚从该项目一步步抽身的动作。年8月,江门市乐活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正式成为碧海银湖企业法人股东;年1月,该公司将注册资本增加至7亿元,成为%控股股东,和记黄埔则正式撤出了碧海银湖项目。“撤资内地”被围攻以往,李嘉诚旗下公司每抛售一处房产项目,网上就会掀起一波对“李嘉诚撤资内地”的讨论。有人认为该行为很正常,“在商言商”,也有人斥责李超人“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人民日报》曾在年批评李嘉诚“跑路”,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表《别让李嘉诚跑了》,指责其“金蝉脱壳”。据不完全统计,自年以来,李嘉诚出售的内地资产近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年8月,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以32.68亿港元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同年10月又以89.5亿港元出售东方汇金中心。年3月,和记黄埔以亿港元出售屈臣氏24.95%股权,同年11月以39.1亿港元出售重庆大都会。据澎湃新闻报道,年1月18日,重庆市南岸区杨家山片区一宗大型商住综合地块正在寻求买家,报价亿元该地块的持有人为和记黄埔地产(重庆南岸)有限公司。对于出售内地资产,李嘉诚曾于年9月29日通过集团发布声明: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0万平方米。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抛售在港资产5年套现逾亿被网友调侃为“李跑跑”的前亚洲首富,除了抛售内地资产,在港资产也难以幸免。据腾讯《一线》报道,年,李嘉诚抛售在港资产共套现亿港元。其中,年10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确认以亿港元出售香港·中环中心75%的权益,买家是以中资石油系统机构为首的内地财团,这笔交易创造了香港大楼成交金额的新纪录。据腾讯新闻统计,自年始,李嘉诚已经持续抛售在港资产套现逾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包括港口、连锁店以及电力企业等板块。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过去的年里,李嘉诚旗下公司在香港并未投得任何一幅地块,这也创了李嘉诚首次整年0地块的记录。在今年5月的长实地产股东会上,李嘉诚更是直接坦言,“今年(年)物业发展业务仍会出售价值数百亿元物业,明年(年)也会一样。”李嘉诚方面则极力修复形象,否认“撤资”的说法,一再表白自己爱国爱港的心迹。在年接受南方报业专访时,李嘉诚说:“冤枉我的,我不喜欢。”在李嘉诚看来,“撤资”这个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我们集团曾经在不同国家出售业务,有的赚了超过0亿港元,赚数百亿元也有不少,别人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在香港,如价钱合理,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外国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不稀奇,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