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邑五邑,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四邑”是“新台开恩四邑”的简称,因为历史上新会、台山、开平、恩平这4个县有历史渊源关系,人称“四邑人”,方言称“四邑话”。

“四邑”的地域概念得到大众认同,尤其是海外华侨社团,晚清至民国时期惯以“四邑”命名。本地民国报纸如《四邑平报》《四邑民国日报》等。

▲年《新台开恩四邑新地图》

▲“澳门四邑同乡会”所在地的照片,以为佐证。

当时鹤山并未单独划出建立县制,清顺治年间分属新会县和开平县管辖。

清雍正九年(年)批准,雍正十年正式设县,以新会县、开平县地析置。建立县制后称鹤山县,治所称鹤城,隶属于肇庆府。

鹤山县基本上是新会县地,其中割新会县古劳都(一至二十一图,因无十六图,共20图)、新化都(一至四图)、遵名都(二图);从开平县割双桥都(全都共五图)、古博都(半都,原也是从新会划出置开平县的)。

历史上,从行政看,四邑大部分区域属广州府,鹤山属肇庆府;从文化看,四邑大部分属潭江文化,鹤山属西江文化;从族群看,四邑大部分属后珠玑中原人,鹤山属封开广信人。

▲行政、文化、族群,配图。

民国时也曾有过“六邑”的提法,即“新台开恩鹤”加上赤溪县。如年国民党军队设广东六邑(恩平、开平、新会、台山、赤溪、鹤山)绥靖指挥官。赤溪已于年合并回台山县。

江门原属新会县的一个镇,具体演变过程:

年5月划新会县的江门镇和紫莱、水南、白沙、石涌4乡,以及北街村等地,置为专区直属江门镇。年1月为省辖江门市。以后多次从新会划地扩大,计有年底划滘头、滘北乡;年1月划杜阮区的龙华里、岐水里、凤溪里、石子潭等村;年11月划杜阮公社的新民、丹灶、篁庄3个大队和棠下公社的篁边大队;年9月划外海公社和荷塘公社的潮连片6个大队;年2月划礼乐镇;年9月,划杜阮、棠下、荷塘3镇归蓬江区,并将新会市撤销,并入江门市新会区。

▲民国地号牌,以为佐证。

今天的“五邑”概念,主要是指在年江门升格为地级市后,管辖旧日的“新台开恩鹤”五县,即“江门五邑”的简称。

年6月,江门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正式亮出“江门五邑”的地域概念。上世纪90年代,所代管的各县相继撤县设市;至年新会撤市设区,从而形成为目前江门“四市三区”的行政格局。然而,“江门五邑”的地域概念已被定格,如“五邑大学”“五邑侨乡”“五邑文化”“五邑民歌”……

历史上称谓的“四邑”“五邑”还是“六邑”,都是目前“江门四市三区”的地域。地域相连,人脉相通,习俗相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8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