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带队,国家湿地公园考察组对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考察组通过现场考察、召开汇报会等方式全方位开展评估验收工作,精准地为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把脉开方”,不仅指明方向,更聚焦细节,提出可行性建议。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林锡波参加汇报会,并作表态发言。
当日,考察组一行来到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现场考察。考察组走过科普长廊,乘船考察湿地公园保育区,近距离领略古榕的生态魅力,再参观科普宣教中心、大数据中心、观鸟平台、自然教育小径、陈皮文化广场等地,还在湿地公园管理处查看了档案资料。一路走来,考察组成员细心观察,就园区设施建设提出不少建议。如可以增加人性化便民设施,更贴心地照顾不同年龄层游客需求;因地制宜完善功能区,进一步推进鸟类及自然知识科普资料的全覆盖,注意分层分类明晰知识点,增强园区宣教功能。在考察过程中,鹭鸟的身影可谓随处可见,鸟儿在悠闲地飞行、休憩、觅食,诠释着生态之美。考察组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对于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生态画卷发出衷心地感叹。
下午的汇报会,考察组观看了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汇报片,听取汇报,更系统了解相关情况。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鸟天堂的保护和利用,把此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新会区启动了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鸟的天堂”为品牌,整合周边生态湿地资源,规划打造一个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生态观光、历史传承的综合型生态湿地公园。
目前,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初步实现了“四个有”:有机构专职管理,设有湿地公园管理处,与小鸟天堂旅游公司,形成“事业单位+企业”联合运营模式;有规划引领有机生长,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配套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有序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优化鸟类栖息空间等工作;有资金提供保障,坚持把国家湿地公园创建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同时,协调发展湿地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整合周边的启超故居、新会陈皮村等资源,推出生态人文旅游产品,有效增强湿地公园影响力和“造血”能力;有成效逐渐显现,公园的基础建设和配套基本完成,湿地生态系统保存良好,区内生态系统持续稳定。
对于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成果,考察组再次表示充分肯定。同时,考察组还就园区功能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聚焦宣教体系提升、加强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程良表示,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禀赋,本次评估验收,是一次新的起点,对于公园的未来发展,有着满满期待。他指出,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精准把握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严格抓好相关规划、建设、监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着重进一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推广“小鸟天堂生态文化”品牌,赋予代代传承的“小鸟天堂精神”新时代的内涵,提高公园品位。可以综合利用相关文化、社会资源,重点加强宣教体系建设,从而提升园区研学能力,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齐飞。
会上,林锡波代表区委、区政府作表态发言。他表示,新会区将认真落实验收组的意见建议,尽最大努力保护湿地生态和水环境,把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绿肾”样板。一是践行绿色发展观,保护好湿地生态瑰宝,把保护湿地生态摆在第一位,完善小鸟天堂湿地公园规划和管理办法;二是发挥城市肾功能,营造“人鸟和谐共生”的绿意空间,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继续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确保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和净化水源等功能;三是深化文化融合,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湿地文化,坚持“原生态就是旅游资本”的原则,优化小鸟天堂景观设计,不断提升小鸟天堂影响力,融入启超文化、巴金和田汉等名人事迹,讲好“生命之树”故事,打造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把小鸟天堂打造成生态化、国际化的湿地公园。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
原标题:《国家考察组专家来了!他们点赞新会小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