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八卦掌的创始人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1.html

廊坊市,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带、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这里的霸州龙泉寺位于霸州市信安镇,始建于后汉辽世宗天禄年间,原名龙花寺,金代改名“普照禅院”,元代定名为龙泉寺,寺院内大雄宝殿前的中轴线两侧有两口古井,水如泉涌,故得名“龙泉”。这里的中信国安第一城位于河北省香河县安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京、津、冀三地交界的黄金地段,是一处外仿北京故都城垣之风貌,内集华夏古今文化之精华、神州民俗民风之异彩,展现现代高科技艺术,融观光、娱乐、美食、购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园。这里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历史名人!

韩复榘:

韩复榘,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韩复榘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韩复榘在山东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复榘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

民国二十六年(年),韩复榘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

韩延徽: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辽国的开国功臣,是契丹最早继续倡导“胡汉分治”的汉族政治家。

初在唐节度使刘守光帅府,奉使契丹,辽太祖阿保机留参军事。建策筑城郭以居俘降之汉人。建都邑宫殿,制定制度,多所谋画。曾逃归唐,旋又归辽。辽太祖赐名“匣列”(契丹语,意为复来),为守政事令。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以功拜左仆射。太宗时,封鲁国公,仍为政事令。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时,迁南府宰相。穆宗应历时致仕。追赠尚书令。其子孙世代在辽为官,开创幽州韩氏一族。

史天泽:

史天泽,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吕端: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

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年)以太子太保致仕。

毛泽东在评价叶剑英时,曾引用他的典故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袁懋功:

袁懋功,字九叙,顺天府香河(今河北省香河县)人。顺治三年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通政司通政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光禄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山东巡抚等职,康熙十年卒,年六十。

袁懋功为人温良易宜,生平无疾言遽色。遇疑事,剖以一言立解。讲习吏治,务在休养生息。对待属吏严而不刻,推诚接物,人罔敢以欺售者。条上便宜,前后以什百计,皆关国家大计。抚滇九载,政绩为诸省冠。性尤孝友,与兄袁懋德敬爱甚挚。兄弟卒后并祀乡贤。与其父袁邦化并在县志有传。

陈仪:

陈仪,字子翙,号一吾,直隶文安(分属河北廊坊)人。其书房自名“兰雪斋”,故有“兰雪先生”之称。

他精于古文,学识渊博,浚治水患,经世济民,是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他与稍晚的纪昀(字晓岚)并称京南二才子,时人称之为“济世奇才”。其事迹广传民间,至今为人所称颂。

李蕙仙:

李蕙仙,出生于廊坊固安县,是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年,时任朝廷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学士身份典试广东时,他非常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所以特别赏识梁启超,还亲自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

光绪十七年(年)23岁时,与19岁的梁启超结婚。之后,在梁的影响下,努力学习新学,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全力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和保国会。光绪二十二年(年)又随梁启超到上海创办鼓吹维新的《时务报》,并在上海创办女子学堂,她担任提调(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光绪二十四年(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出逃日本,堂哥李端棻被革职充军新疆,她回到梁的故乡广东新会,不久避居澳门。光绪二十八年(年)东渡日本与梁团聚。年,梁启超回北京任袁世凯的司法总长,李蕙仙同往。不久,袁世凯暴露称帝野心,梁启超护国讨袁,只身南下,李蕙仙避往天津租界。李蕙仙与丈夫一起经历了清末民初政坛、文坛的惊涛骇浪,她总是给梁启超以安慰和鼓励,与梁启超相依为命,助梁启超施展才华,替梁启超抄录文章,做梁启超文章的第一位读者。梁启超的九百余万言著作,有李蕙仙的功劳。

刘六:

刘六,名宠,因排行第六,故称“刘六”。河北文安人,明正德五年()刘氏兄弟揭竿起义于河北霸州(今霸县)。翌年与杨虎军联合,拥兵数万。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于河北、山东,攻占州县无数。后因起义将领杨虎、刘惠、赵燧先后身亡。于是率部入河南,复转战于湖广。刘六在湖北黄冈的战斗中,坠水身亡。

刘七:

刘七,明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之弟,原名刘宸,他与兄刘六共同率众起义,参加了起义军征战的全过程。刘六身亡后,他与齐彦石率部沿江东下,转战东南。后在通州(俗称南通州,今江苏南通)战败身亡。

李莲英:

李莲英,汉族,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人。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张华:

张华,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自少贫苦,因才学过人而受同乡名臣卢钦、刘放、阮籍等人的赞赏。在曹魏时,他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逐渐受到晋武帝的重用。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大将杜预坚决支持武帝伐吴,于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以功进封广武县侯。其后遭到排挤,出镇幽州,政绩卓然。之后返朝任太常,终武帝之世未得参与政事。晋惠帝继位后,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永康元年(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惨遭杀害,年六十九。太安二年(年),获得平反,追复官爵。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还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今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

董海川: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朱家务村人,武术家,一般被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

董海川身体健壮,力量惊人,两只胳膊长得也比一般人长,很多古书记载他的双臂“下垂过膝”。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董海川无法继续深造学业,他于是把全副精力都集中在对武功的钻研上,功夫不负苦心人,董海川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功底。

26岁的董海川游吴越,过江皖,走巴蜀,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他到一处,访一处,学一处,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这些都成了董海川之后创编八卦掌的基础。

你还知道哪些廊坊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5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