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预制菜部分菜品
“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江门十二菜”已上桌。
位于蓬江区杜阮镇的大湾(国际)食品交易中心坐拥十万吨级冷库群,将承担预制菜的研发销售以及人才培训等功能。
“江门预制菜应该更有‘五邑味’,这是江门预制菜立足本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根本。未来的江门预制菜应该与江门文旅品牌相结合,讲好侨都预制菜故事。”昨天,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大湾(国际)食品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杰波接受记者采访,就江门预制菜发展路向及如何打破域界和生态链的瓶颈壁垒,有效整合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相关行业企业破局发展提出建议。
陈杰波认为,在预制菜火热的当下,应该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鼓励“粤菜师傅”星级名厨参与开发推广预制菜品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蓬江杜阮预制菜产业园7月正式运营
昨天,记者在位于蓬江区杜阮镇的大湾(国际)食品交易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作为预制菜产业链园区,包括一个十万吨级的冷库群、两个预制菜加工厂以及多座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和一个物流发货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达4.35亿元,将于今年7月正式运营。
江门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大湾(国际)食品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杰波告诉记者,该中心除了担负起预制菜产业园的功能外,还将与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培养侨都预制菜人才。
目前江门已出台《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依托现有的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基础,按照“一园四区”布局,在台山市斗山镇、白沙镇,蓬江区杜阮镇、棠下镇,开平市马冈镇布局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一园一策”定制化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预制菜先行先试企业,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大湾(国际)食品交易中心即蓬江区的一个预制菜产业园。
做出特色开发华人华侨的“解乡愁菜”
广东省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省十条”),江门市也出台了《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市十二条”),内容包括建设预制菜产业园、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培育预制菜经营主体、搭建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开展预制菜标准化体系建设、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完善预制菜营销网络、打造“侨都预制菜”品牌、引育专业领军人才、搭建预制菜数字服务平台、强化金融保险服务、孵化预制菜产业文化。依据“省十条”“市十二条”,江门将从产业人才、仓储冷链、营销渠道、财政金融、产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打造“侨都预制菜”集散高地。
3月7日,“侨都预制菜”首批菜品“江门十二菜”在台山市中国农业公园亮相。“江门十二菜”的正式上桌,标志着江门预制菜产业发展迈进实质性发展阶段。
“江门五邑地区有多万海外华侨,他们都十分重乡情,我们要讲好侨都预制菜故事,做出特色,推动‘侨都预制菜’成为餐厅饭桌的‘网红菜’,开发华人华侨的‘解乡愁菜’。”陈杰波说。
“五邑地区的菜式属于广府菜,但有独特的‘五邑味’。我们开发预制菜也应该有五邑特色,如古井烧鹅、杜阮凉瓜。”陈杰波说,“其中古井烧鹅的可考历史直至南宋为期,迄今已形成较大的行业规模。它以新会当地优质的乌鬃鹅为食材,采用荔枝木烤制,在南粤名菜中具有代表性,影响遍及海内外。”
与文旅相结合打响“侨都预制菜”金招牌
据了解,江门将把“侨都预制菜”品牌建设纳入实施“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支持预制菜企业申报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并给予奖励。将统筹用好质量强市、涉农资金等财政资金,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品牌推介服务平台,打造“侨都预制菜”公共区域品牌,打响“侨都预制菜”金招牌。
陈杰波提出,江门应把预制菜产业建设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全域旅游、“粤菜师傅”工程等工作一体推进,并深挖预制菜产业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粤菜文化,孵化预制菜中的产业文化。支持企业在侨乡文化旅游线路、旅游景点、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等建设一批预制菜体验点,开发“侨都预制菜”文创产品和预制菜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美食文化+休闲旅游”全产业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