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历史著名产区
新会是新会陈皮的发源地,也被称为中国陈皮之乡,其实从地图可以看出核心城区并没有多大的地方,但是历史上新会的核心城区——会城,却诞生了几大著名新会柑产区(自然村落),包括梅江、东甲、天马、茶坑,接下来跟小编一起看看。
驰名省港澳,闻名海外:梅江村
梅江村地处会城城区南面,为冲积平原。由于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传统以种柑、蒲葵、甘蔗、香蕉为主,历史上一度种柑占70%之多。村民靠种植已生活富裕,素有“柑之乡”之称。
驰名的“新会大红柑”以此地出产为代表,“梅树营大红柑”的标志一直闻名海内外,港澳有包装印“塞口大红柑”则是出自梅江塞口围。
但是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到,目前梅江已经是工业区了,周边也被万达、美吉特、碧桂园等大型商圈及高级住宅包围,可种植用地越来越少。但是梅江村占地比较大,所以即使已经失去了众多耕地,还是有一些农户在城市的包围下继续种柑,就是所谓的“路边柑园”。按目前的进展看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高级住宅选址在梅江村,之后的种植用地应该会越来越少。
传说中最纯正的新会柑诞生地:东甲村
东甲村为冲积平原,作为新会大红柑的传统产区,长时间以来大力打造品牌,一度“东甲柑”“东甲苗”就是纯种好柑的代名词,发动村民种植新会柑,主要是以圈枝柑种植为主。
圈枝柑就是纯种的新会茶枝柑(大红柑),传闻它诞生在东甲村。在现代,新会柑的种植分圈枝种植(无性繁殖,基因保持与母体一致,是为纯种)和驳枝种植(嫁接其他植物),圈枝是最古老的新会柑泛指方式,目前十分少见。圈枝陈皮价格也非常高,更具收藏价值。
通过卫星云图可以看到,东甲现在几乎没有柑地了,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东甲工业区也是会城一个比较有名的工业区。自从江门大道开通,加上比邻的西甲村旁边建成了轻轨站以后,城市化便一步进一步地吞噬这个曾经的新会柑种植名地,城市化进程几乎不可逆转。
小鸟的天堂,生态的乐园:天马村
天马是一块风水宝地,不仅是“小鸟生活的天堂”,更是“大众养生的殿堂”。天马村是近年保持完好的古村落。年获得“自然生态类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称号,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之一。
天马村老人能健康长寿,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中央电视台《人与生物圈》栏目组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拍摄外景时,推测天马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环保的地方。
天马村土地十分肥沃,地势开阔平坦,河涌纵横交错,是新会柑代表性的产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受到的影响暂时较少。虽然附近慢慢也在盖高楼,但政府还是倡导保护小鸟天堂,所以天马村还是比较原生态的,感谢鸟儿,托你们的福,天马村的新会柑种植地暂时还不至于被城市吞没。
人杰地灵:茶坑村
茶坑村依偎着凤山而建,陈皮界传说中的泥子塔(也称凌云塔)就在凤山山顶,“在能望见泥子塔的地方种出来柑(新会柑),就是好柑”。虽然似乎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从水文条件看来,茶坑村的下游是潭江、西江、海水三水交汇处,腐殖层冲积,土壤营养充足,以泥子塔作为一个中心画圆,方圆20公里左右的土地,都受水文的影响,好水好土种出好柑,也是自然。
让茶坑更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文人梁启超的故居,就是因为有才人,所以,茶坑村被人认可为文昌聚气之地。
由于茶坑村依托着凤山而建,土地也比较少,加上田园不多,山地多,各种楼盘、商圈也不会在这里选址。城市化除了带来一些生活污染以外,其他影响还不算很大。
几条名村都是历史的传说
以上四个自然村就是当今陈皮界比较有名的产区,甚至遭到了很多不良商家冒用村名。还有很多陈皮爱好者会对比几条村的柑果质量、口感、收藏价值的异同。
其实会城核心区域本就是弹丸之地,几条村都是邻近的,差不多的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种植条件,加上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现在是21世纪了,几个村落的新会柑并没有传闻中差异那么大,要相信科学。
为什么几个相邻这么近的村落,在新会陈皮的行业里会被分得如此细致?被放到如此高位?更多是历史原因,在上世纪,梅江和东甲的名气都比较大,因为它们更靠近市中心和河岸,内外的来往贸易都要在这里进行,让这里名声大涨,流传至今。
如果就因着这些传说传闻,而不是基于水土是否无污染和种植方式是否科学,就去判断柑的质量高低,细想想,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