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史资料,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明朝灭亡有哪些具体原因?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版图明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可分为7个部分:
1.明朝官员腐败,官风不正。
一个社会的堕落,是从官员的堕落开始的。而一个国家的陨落,是从官风不正开始。
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朱元璋的勤政爱民和士大夫们的敢于直谏闻名,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民间疾苦,百姓的不易,因此给明朝官员的工资水平是很低的,作为补偿,规定官绅不纳粮,有免税的优惠。同时,对贪污受贿的,处罚非常严厉。(例如:洪武四大案中郭恒案,属于官吏贪污案件,其中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
《新会县志》中记载:明代早期时,如果有清官辞官回家,乡邻们都引以为荣。但到了嘉靖年间时,如果官员回想没带回钱财,必然要被街坊四邻嘲笑,由此“清官”几乎成了“傻官”的代名词。一个失去了信仰的社会,就只能以金钱为信仰。塌方式腐败由此开始。
例如:嘉靖年间严嵩父子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之子2.国企被歹人肢解,国家陷入财政危机
明朝初期,造船等重大产业归为国有,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以全球最先进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独霸从东亚至阿拉伯海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宣扬明朝的国力君威,建议其庞大稳定的朝贡体系,另一方面打通了海洋贸易。
据明史专家考证,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收益,保守估计约为黄金72万两、白银万两。然而,朱棣(明成祖)死后,明朝官员勾结民间走私资本集团,污蔑下西洋劳民伤财,还把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和资料藏匿起来,把国营舰队直接消灭。
失去了巨额海外贸易利润的明朝,国家也很快陷入了财政危机。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3.失去了货币上的主权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起兵后,为了掌控货币主权,开始铸造“大中通宝”。洪武八年(年)开始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是大额货币: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蚊。大额纸币和铜钱并行,并禁止在交易中使用白银。
在国有经济非常强大,国家垄断了海外贸易利润的时候,洪武至永乐年间,积累了强大的财政储备,大明宝钞的信用也很高。
后来郑和舰队被肢解,江南富豪资本家控制了进出口,掌握了巨量的白银;他们通过东林党人等利益代言人控制了政策,禁止对进出口贸易征税,赋税被转嫁给穷人。
江南富豪控制的白银成为实际的流通货币,他们操控银价不断上涨,大明宝钞名存实亡,而铜钱不断贬值,国家失去了货币主权。
大明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4.贫富分化,内需不足。
上面我们降到了明朝官员工资水平低,给的一些优惠。但是,由于地主商人逐渐把土地和企业挂靠在官员名下,要么就是干脆直接花钱捐个功名。
这样一来,国家的赋税日益转嫁到穷人头上,贫富差异巨大,百姓越来越穷。
这样一来,生产力强大的明朝,因为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使得国家内部财政循环不足。
5.富人掌握外向型经济。
囤积白银可以坐地等升值,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纺织品、瓷器、茶叶,换区白银,就比种粮更加有利可图。
江南的一些大地主,就把耕地该种桑棉,加工成纺织品,和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开展贸易,源源不断的白银,就流入了他们手中。
经济作物·桑叶6.通货膨胀,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因为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货币是铜钱,然而铜钱在不断贬值,而富人手中的白银却不断升值。
国家越来越穷,穷得连军饷都发不起。不仅如此,明朝军官集团还养寇自重,具体到了什么地步呢?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上奏崇祯皇帝说一些将领“专以双粮厚赏,招养夷丁,驱我华人,为虏奴仆,辱我族类,馁我士气。”
地方豪强和商社,越来越富,控制了大量白银成为了实质上的央行。天下大乱,烽火四起,它们担心山穷水尽的政府来强征他们的钱去打仗,所以都故意把钱藏起来。朝堂上,在串通东林党,配合它们偷税漏税。明朝到了这个地步,想不亡国也不行了。
7.东林党和带路党的祸端。
东林党,就是那群呼吁国退民进和国企改制的人。文官勾结江南地区的金融寡头们捞钱,武官则在辽东勾结蛮夷逆贼捞钱。整个国家,在崇祯接手的时候都烂透了。
李自成一入京,他们就投降了。可是刘宗敏比他们更狠,一顿抓人、杀头、勒索,竟然在北京一地抄家就抄了万两白银。
明朝末期·东林书院明朝末期·东林党名单明朝不能救,李自成不可靠,满清自然就成了明末富豪精英们的下一个选项。
满清区区几十万人,为何能够轻松征服接近1亿人口的汉人?
满清的成功法宝是:利益收买。
对于文官,“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如虚饰假冒者罪之。其避贼回籍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而对于武将,“大者王,小者侯,世世茅土”。
努尔哈赤·皇太极明朝的官僚地主豪强们信以为真,他们以为不过是换一个人做皇帝,因为蒙元的时候,江南的土豪巨贾也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因此他们纷纷投降,并奋勇带路,剿灭反抗力量。明代公知,东林党的党魁钱谦益剃发降清。
没想到满清杀人诛心,大搞剃发易服和文化灭绝,等到满清站稳了脚跟,转手就剥夺了他们的官位财富乃至头颅。这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清朝末代时期的人民“对绵延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有更多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可阅读吴晗著作《明朝历史的教训》以及孟森著作《明史讲义》
更多资讯请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