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就去接了老人。在车上,我们谈起了“湴湄村”这个名字。“湴”是泥水滩地的意思,“湄”是长着草的岸边的意思。在最古老的时候,那里是一片汪洋慢慢冲积成的滩地,人们因此起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多么古老,是在榄核、万倾沙刚刚成为陆地之时起的。因此,“湴”又是一个南方的文字,由南方慢慢引入到汉语,而至今很少被人们使用的一个字。而“湄”这个字,我则好像在《诗经》里见到过的。我让艾莲查了一下,真的就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里。我将它抄予给你吧,并向你解释一番它的意思。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苍苍,秋露成霜,那故日的友人啊,在那水的一方。
溯流而上,道阻且长,去追寻那故人啊,仿佛在水的中央。
芦苇芒芒,晨露未干,那故日的友人啊,在那青草岸边。
溯流而上,道阻难越,去追寻那故人啊,仿佛在青草岸上。
芦苇茫茫,露水未止,那故日的友人啊,在那水岸边上。
溯流而上,道阻曲折,去追寻那故人啊,仿佛在水岸边上。
一些对这首古诗的注解,我未将它们作为正确。好多对古诗的注解,其中都是凭着某个人的想法,去随意地解释的。一些注解将“伊人”作为了恋人,我认为肯定不是的。因为古人很少思考爱情,他们思考的是人生和世界比较多,所以我认为“伊人”是友人和故人。
“咧咧咧,咧咧------”,一只鸟儿鸣唱出了这么简单的音符,这与洗星海创作的澎湃音乐,是极为不相称的。但是我刚才听到一只鸟儿是在这样鸣唱的,现在就让我用简陋的文字,去向你介绍一下我们的湴湄村之行吧!
我们已来到了湴湄村,我们经过了星海大道,到了村口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星海路”的牌子。艾莲建议我们从这里走着进去,于是我们扶着老人下了车,让老人坐上了电动轮椅,一起慢慢走了进去。
路的两傍种了许多的松树,上面结了许多的松果。我们看到了一个鱼塘,鱼塘中有一群鸭子。傍边有一个竹棚,这也许是看鱼塘的人休息的地方。遥望远方,是一片广阔的农田。这个泥水冲积的榄核和万倾沙,真是一个一无无际的平原。这是多么美好的地方,在这里呼吸着,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
我们和老人谈到,如果在这个鱼塘边上开一个农庄,这将多么有意思。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开设一个农庄,吃的也许只是鸡、鸭、鹅,还有的也只是草鱼、鲤鱼、鲫鱼,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鱼塘边上生活。那些空气是多么清新,那些空气是多么温暖,那些作物长得是多么缓慢,那些鱼儿是多么休闲,这将是多么的休适啊!
再走了一下,就看到了一个牌子。这是年番禺区人民政府制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湴湄村的农田有亩。番禺真是一个渔米之乡,单是榄核镇下面的一个湴湄村,就有着这么多的水稻围田。在这曾经布满青草的泥滩边上,河水冲积泥沙成为了陆地,人们将它们开垦为了一片一片肥沃的沙田。
再向前走,两傍是各种的农作物。有一些地方,插着一条一条竹杆。我说,这里也许是种植什么新型农产品的吧。但是老人说,这里其实是种植芭蕉用的。两傍还有一些厂房,是一些家具之类的工厂。还有的就是一些苗木花卉场了,一棵一棵洋紫荆,种在了有塑料围边的泥土中。公园里的那些洋紫荆,原来就是在这里插枝长成的。
我是在湖南出生的,不过在三岁已到了糖厂。糖厂是用甘蔗来榨糖的,甘蔗林可以说是制糖业的摇篮。是糖厂和甘蔗林,让我与番禺划上了许多联系。我看到一些一节一节的作物,还以为是一片甘蔗地。我这个糖厂里长大的人,小时候还在甘蔗林里偷甘蔗吃的人,竟然认不出甘蔗了。我认真一看,在那种作物的边上,长出了一个玉米梆子。原来这种作物不是甘蔗,而是一种甜玉米。这些就是曾经很多次出现在北方作家文学作品中的玉米梆子。
我将这些告诉了大家,艾莲则告诉我们,上次老人讲了糖厂黄勉勤的事之后,她又去查了许多资料。年3月,市头糖厂和新造糖厂,先后遭五次轰炸,很多厂房和机械被炸毁了,死伤很多。市头糖厂的工人还成立了“市头工友抗敌同志会”,在工人中和附近乡村宣传抗日。起初参加同志会的工人仅有几十人,后来还发展到了多人。并与南村宣传团等组织一起在农村演出戏剧,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一些内容,艾莲也会写到老人的回忆录里。
又走了一段之后,遇到了一个荷塘。在荷塘的中间,还真有一个农庄。原来已经有人早我们一步,在这里开设农庄了。鸽子,如果是你,一个是四周全是荷花的农庄,一个是仅仅养着许多鲜活鱼儿的农庄,你会选哪一家呢?如果是在意四周的雅致景色,你当然会选那一家荷塘农庄了。如果你喜欢一种欢快的气氛,那么你将选我们开设的这一家。
走到了“冼星海故里纪念馆”,这里是和湴湄村委连在一起的。也许是冼星海的故居早已经拆了,六岁的时候已经随母亲到南洋的冼星海,已经忘了自己的故居在哪里了,乡亲们也已忘记了他的故居到底是在哪里。所以冼星海故里纪念馆,就与湴湄村委建在了一起。我们进了冼星海故里纪念馆,迎面就是一幅冼星海童年时,遥望着远方大海的油画。可能当时故里的乡亲们,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以后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但是冼星海却确实出生在这里,是一个普通疍民家庭的孩子,他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音阶。
那一片海,远处是一些山峦,海边停靠着许多的渔船,冼星海便诞生于这样一个水上人家。那一片海没有变,那些山峦也没有变,不过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
我们在冼星海故里纪念馆,将冼星河的一生经历又看了一次。这次看到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发现了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在武汉东湖的乡村里,冼星海活泼得像一个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以前说,是因为他喜欢大自然,喜欢跟人民群众在一起。但是这一次又有了新发现,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恋爱了。不过也可以看到,恋爱的人都喜欢到大自然里去,而且也更加适合在大自然里。一对蝴蝶,还有一对小鹿,它们都更加适合在大自然里。
当冼星海在上海时,学者钱亦石逝世了。这一位革命者,他的家是上海左翼文学艺术家们的一个聚会场所,冼星海也时常前去参加聚会。冼星海听到噩耗悲痛不已,立即为钱亦石教授写了一首挽歌。冼星海要把歌谱交给歌咏队排练,歌咏队的一位年轻姑娘前来取歌谱了。让冼星海惊讶的是,这个眉清目秀的姑娘看到歌谱后泪流满面。姑娘哽咽着告诉冼星海,她叫钱韵玲,是钱亦石的女儿。两人聊起钱亦石教授的往事,钱韵玲告诉冼星海,其实她在上海就见过他。除此之外,冼星海还惊讶地得知,原来和自己同住一间宿舍的宣传处同事钱远铎,竟然是钱韵玲的哥哥。真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后来,洗星海到了武汉东湖去拍摄《最后一滴血》,虽然电影因种种原因未能上映,但是冼星海却收获了爱情。当时。冼星海和钱韵玲,还有钱韵玲的密友黄冰,他们一同在武汉东湖游玩。从冼星海的日记可看到,“钱韵玲和黄冰都已起来!阳光照射到第一个人的身上,他们的脸孔透过那轻柔的太阳,表现着我从来看到过的可爱脸孔,我不能形容出来,但好像充满着纯洁的音乐一般!她们准备好就出发了,过江之后我们在汉阳门集合,然后和许多歌咏队到海光农圃第二处拍戏。”
原来一个人恋爱了,就会变成一个小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天真的小孩子。跟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非常的开心,对方是这么的爱自己,与她一起非常的快乐,非常的自在,所以很多礼仪都抛开了,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子。
这是一段革命的爱情,冼星海遇上了钱韵玲,就踏上了革命之路。冼星海之前从未很了解共产党,但是钱韵玲是一个共产党家庭的女儿。他们恋爱后,鲁艺即邀请冼星海到延安去。周恩来那么恳切地邀请冼星海到鲁艺去,延安的人民是那么真切的喜欢他,他又怎么会拒绝呢?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他们开着一台汽车,以旅游结婚为名,到了延安。
冼星海在延安六天六夜不眠不休,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的乐曲。我相信听过了《黄河大合唱》的人,是无一不会被其感动的。我愿意相信他是一位天才,是一位天才创作出了这部中华民族最澎湃的乐曲。他在新加坡养正学校,已经是其军乐队的成员。在岭南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他得了“南国箫手”的雅号。我也愿意相信他是通过后天艰苦的努力,才拥有了音乐上高超的创作才华。他近似横蛮地在法国学习音乐,近似横蛮地创作出了一段一段乐曲。我希望少年的朋友们,可以跟随他的脚步去努力,创造出更辉煌的乐章。而且我不是在安慰少年的朋友,去作出了努力,持之以衡地作出了努力,最后是会有一些成绩的,虽然未必是一些成就。
从一张冼星海与钱韵玲抱着他们女儿冼妮娜的照片上看到,钱韵玲笑得是那样的甜。她真的非常高兴,与冼星海结为了伉俪。她真的非常高兴,为冼星海诞下了一个女儿。他们在延安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他们没有在树影里散步,而是在窑洞里过着夫妻生活。这不是一个幻像,这是人间一对真实的夫妻。这是一对人间的夫妻,过着非常幸福的夫妻生活。冼星海坐在坑上,拿着一支笔,谱写着乐曲。而钱韵玲则在洗菜做饭,她掀开了一个大锅盖,里面满是热气腾腾的馍馍头。美好的夫妻生活便是如此,在一个小家庭里过着锅碗瓢盆的夫妻生活。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物资贫不贫乏,是不太重要的。从钱韵玲的笑容,可以看到那种幸福在里面。
纪念馆里还有一条小渔船,不知道它算不算是古迹。如果它是刻在一个南越古墓的壁画中,那么它就真的很辉煌了。不过这是一条真正的木质渔船,它代表着一百多年前疍家人民的真实生活。在小渔船上,还有两个小虾笼,是让虾游了进去,就不能游出来的一种笼子。它让人想到了疍家人民的艰苦,在这个苦难的人世,那三四只小虾,也是人们所要去争取和追求的。老人看到了这两个虾笼,觉得非常的亲切,他说这和飞龙渔船上的虾笼是一模一样的。
就在我们准备出来的时候,一个村干部走了进来,问我们能否看得清,还帮我们开了灯。在我们参观的全过程,一个其他人都没有,只有我们四个人。我们问那位村干部,是否平常都没有什么人。那位村干部说,平常人不多,偶尔才有一两个人来。但是前段时间原南沙区政协主席熊文辉来过,他正在创作一部《大海的回声》传记。
这位熊文辉是很有心思的人,他准备用冼星海创作的四十首诗,来代表他四十年的生涯,为他创作一部传记。他到了湴湄村来参观考查,还将要到杭州去走访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了解了冼星海的生平事迹,为冼星海写一部传记。将他出生贫寒,志存高远,勤工俭学,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
冼星海的精力弥漫于全身,这是一种精神力所催动的。但是这其实不一定全是一件好事,这仿佛是一种勇猛前进,是一种异常残酷的冲锋。冼星海最终占领了阵地,创作出了震撼心灵的作品,但是他的身体却受到了摧残,让他在40岁就英年早逝了。鸽子,我其实在前段时间,就一直在小心着了,不要去太过的强横,不要将自己的健康去冒险。
我们走出了“冼星海故里纪念馆”,原来这里还有一个星海纪念公园。不过公园的名字不是叫“星海公园”,而是叫“湴湄公园”。因为冼星海是湴湄人,他出生于这里,叫做湴湄公园,应该是很适当的。湴湄公园里有几棵很老的榕树,冼星海小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在树下追逐过。我们则坐在了,一棵巨大的榕树之下,那些粗壮的枝干,向着四面八方发展。
艾莲问老人,当时他们的游击队里,有没有唱歌、跳舞、快板和演话剧这些表演。老人笑着说,当时在广游二支队里,这些是全部都没有的。这些只是在电影里才有,或者是在冼星海他们的歌咏队里才有。另外据他所知,在国共刚开始合作时,党中央派了很多少年先锋队等学生组织到国军那些表演和鼓劲。因为都是中国的军队,希望他们可以打败日本鬼子,不过后来他们都被国民党清走了。
湴湄公园里,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亭子。它就像一个小孩子,是那么简简单单。在它的对面是一个六角亭,它显得繁复和文雅了很多。一个人的发展也许就是如此,冼星海从一个小孩子,到了南洋、岭南大学、北大、上海和巴黎,他不断地进步了。他的发展是曲折的,在上海时他没有什么钱,因参加学潮还迫退学了。当了一名海员,而到了巴黎求学。做各种工作,换一口饭吃,成了印象派三大师保罗·杜卡的高徒。得了学校的“荣誉奖”之后,学校问他有什么物质上的需要,他说“饭票”。冼星海还在卢森堡公园留下过他的足迹,这一个你常常去的地方,他曾和友人在那里聚会过。他离开巴黎时,也挥了挥衣袖,只不过没有写成一首诗,他也没有带走一丝云彩。
湴湄公园的正中间,就是冼星海铜像了。冼星海身穿八路军军装,手拿着指挥棒,在指挥着一场永恒的乐曲。从那些照片可以看到,冼星海在延安也经常穿西装,但是此刻他穿着八路军的军装,是那么的英武。特别是那条宽皮带,让他的身姿更加地挺拔了。
他的四周是龙柏、榕树、凤尾竹和椰树,龙柏和榕树的枝叶都在向上窜,而凤尾竹和椰树的身姿也是那么挺拔,不过它们的枝叶却温柔地垂了下来。这也许代表着,伟岸的冼星海,有温柔的钱韵玲相伴吧。又也许是像冼星海所作的乐曲,有着高高低低的起伏。
我们谈论到,思想和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假如被打败了,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没有被打败或灭绝,那么他们还没有失败。从中华民族和犹太人民可以看到,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没有被打败,最终他们又再翻身了。特别是犹太人民,他们经历了二千多年之后终于复国。虽然这是在美国的一时同情之下,但是犹太人民长期对自己文化和信仰的坚持,让人们认为他们应该可以复国。
古代的祖先,要有美好的人、思想和事迹。美好的成为了文明,不美好的成为不了文明。美好的才可以留传下来,要不就会被历史遗忘掉了。《黄河大合唱》成为了一种思想,它广泛地流传开来。人们的脑海中,是一幅广大的人民奔走相告,纷纷投入抗日队伍的画面。这一首歌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让人民的内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激情。《黄河大合唱》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而且它要比许多的古老文明都要更加高一个层次。
刚才听到那个村干部,讲到了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于是,艾莲又在互联网上,搜了一下冼妮娜的消息。一些对冼妮娜的采访中,提到冼妮娜最尊重的就是自己的奶奶,也就是冼星海的母亲黄苏英。黄苏英看到了儿子这么喜欢音乐,不顾家中的困难,将冼星海送到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让他学习小提琴,后来冼星海还进入了岭南附中的本校。是黄苏英对冼星海的爱,为中华民族铸就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光未然,则是冼星海的合作者。光未然只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是张光年。他与冼星海合作,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冼星海对《黄河大合唱》歌词的评价是,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没有到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光未然还创作过一首长诗《屈原》,浪漫的人总是那么喜欢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是那么地被人们喜欢。
冼星海另一首非常出名的歌曲是《二月里来》,它是《生产大合唱》其中的一个段落。当时《生产大合唱》的词作者塞克,非常崇拜冼星海,冼星海则对塞克鼓励了一番。塞克受到了鼓励,马上创作了《生产大合唱》歌词。冼星海看到歌词激动不已,和为《黄河大合唱》谱曲一样,他差不多也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谱好了曲。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指望着收成好,
多捐些五谷充军粮。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
种豆的收豆,
谁种下的仇恨,
他自己遭殃!
这是一首纯美的歌词,纯美得仿佛出自一位大妹子的手。其实我很早以前就听过这首《二月里来》了,当时就是一位纯美的女歌手唱的。而且我一直深信,这就是解放区乡村里一位聪慧的大妹子所作。这位纯美的大妹子,盼望着来年有个好收成,可以多捐一些军粮,让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士们,可以打败日本鬼子。她浪漫地唱出了“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又聪明地骂上了日本鬼子“谁种下的仇恨,他自己遭殃”。也许塞克是到了乡村里去采风吧,采回了解放区里二月的春光。冼星海的内心中,除了激情之外,还有着许多的柔情,因此他很快就创作出这支轻快柔和的曲子。
冼星海的学生黄准,则曾为《新儿女英雄传》《女篮五号》《青春万岁》《牧马人》等数百部影视作品作曲,其中最有名的是《红色娘子军》连歌。据黄准传记透露的细节,她创作这首曲子前,曾夸下“海口”,要写一首能流传下去的、为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随后,她跟着摄制组,天天泡在现场,并深入生活,收集了众多的海南民歌,最终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红色娘子军》连歌。冼星海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着和他们老师一样的风格,满怀激情地创作出了中华民族的青春之歌。
我们都非常感叹,冼星海的生命是那么的丰盈。有音乐、有母亲、有妻子、有合作人、有儿女,还有一位这么好的徒弟。也许一个美好的人,他的身边就会聚集一群美好的人。
再沿着星海路往里面走,就见到了榄核河。一条小河,向着前方流去,不断有着涓涓水流注入,最终形成了这条榄核河,再直奔大海。冼妮娜也多少次,来到了这条湴湄村,凝望着这一条榄核河。我向着西北眺望,如果是在古代,看到的将是大海之中充满了神仙花草的五桂山。而在老人的眼里,看到那水的一方,那青草岸边,那水岸之上,是否有着一位一位的故人!而艾莲的眼睛,也望着不知道多么遥远的地方。她的眼神中,有一种遥远的感觉,又或者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她迷失了在哪里,是迷失了在远方吗?也许是有些模糊,才要去拨开云雾找寻。
星海,多么美的名字!星与海,多么美丽的景象!这是与一个夜晚有关的,因为星星总是在夜空中。是谁为他取了这个浪漫的名字,其实就是星星和大海,还有他的爸爸和妈妈。在一个满天繁星的大海上,他诞生在一个疍家的小渔船上,于是妈妈为他取名为“星海”。
接着,我们到了大生村的杨忠纪念公园,大生村没多远,向着榄核镇的方向,开了没多远,再转了一个弯就到了。远远看到里面有一尊铜像,我们确信这里就是杨忠纪念公园无疑了。走近了之后,发现是一个很慈祥的面孔。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人物,挺身而出保卫家乡,赶走了土匪。
这个纪念公园,说小也不小。里面有一个池塘,池塘上还有曲桥和拱桥。曲桥中间的是一个五角亭子,跟湴湄公园的四角亭和六角亭不同,这是一个五角亭。其实数目是无关重要的,人们恰好想到了,要在这里修建一个五角亭。五角亭也挺好看的,它不会太过四四方方,也不显得繁复,而是带有着一些雅致。
池塘中漂满了柳絮,咋看显得很脏,其实它们都是鱼儿的粮食。池塘中的鱼不多,只有几条锦鲤。这些锦鲤衣食无忧了,那些柳絮吃也吃不完了。
我们走过曲桥,走在了公园的小径上,路边是一些小草。我们再走过了那条拱桥,来到了一棵大榕树下。这棵大榕树并不高大,但是却十分茂密,给了我们一片遮荫的空间。对面池塘边,有一棵芒果树,也是那么郁郁葱葱。也许是池塘中的肥料,给了它许多的营养吧!在几棵葵树的下面,还有着一些龙船花,它们并不高大,却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前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令人奇怪的是杨忠纪念公园,除了门口的公园名字之外,再没有文字介绍了。我们谈到,并不是林锵云吝于笔墨,也不是郑少康忘记了这位战友,原因只是这个纪念公园是最近才建的。秀青又说,广东的无数抗日纪念碑上,都留下了林锵云的题字。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一块纪念碑,是纪念林锵云的呢?老人笑道,纪念碑纪念的都是抗日的烈士,林锵云毕竟是解放后逝世的,所以就没有他的纪念碑了。艾莲在网上又查到,就在去年底,林锵云的故乡江门新会罗坑镇下沙村大来里,修建了一个林锵云故居,并将一个粮仓改建成了林锵云纪念馆,还举办了一个林锵云诞辰周年纪念活动。大家又感叹,林锵云的故居仅有30多平方米,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名人故居了。
我们又讨论,杨忠有着保家卫国的思想,但是对加入到共产党游击队有着自己的顾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像一下。一个人还未知道共产主义的理念,他又怎么会加入到共产主义的行列里来呢?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念,它是一个高于所有思想的理念,要真正认识它是不容易的。要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要每个人为这个世界作出贡献,要为这个大同世界的每一个平凡人,甚至是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甚至是那些懒惰的人去建设一个理想家园,这是不容易的。要放弃去为自己积累财富,而成为一个为大家服务的人,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是现在,要人们作出这样一个选择,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世界大同最初级的目标,将是消除国界,取消各国的军队,减少这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将全球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真正让所有的人民素质大提升,这是不太可能的,希望只有放在经济水平极大提高,粮食总产量翻几翻,汽车和房子的资源可满足每一个家庭上面了。
谢立全和林锵云,先后找了杨忠谈心,让这位原先只想着保卫家乡的英雄认识到,共产主义是怎样的,做汉奸走狗是怎样的,中间没有第二条路选择。杨忠选择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而且在北上迎接王震的时候,病重临死前握着郑少康的手说,“我跟着你们走的路,没有错!”
刚才艾莲还查到了,在榄核镇里面,还有一个星海广场。我们驱车到了榄核镇,围着星海广场绕了一周,感觉这里的环境比起周围的街道,显得特别的优美和宁静。湴湄村里有冼星海的故里纪念馆,榄核镇里有冼星海的广场,市桥有冼星海的公园,番禺博物馆里有冼星海的纪念馆,广州有冼星海的音乐学院。让人没有想到的,在北京也有他的一个展出了众多物品的纪念馆。不会有谁去争辩,冼星海是中国最伟大的音乐家。抗日战争过去了,但是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要永远流传下去,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鸽子!上面这些描绘冼星海的文字,我将要截取很大的一部分,将它们作为一篇“走访冼星海故里,繁星满天的大海上!”希望也有几千人来阅读吧,人们多了解一下冼星海,也是会有许多益处的。冼星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身边美好的人和事,真的是如繁星一般灿烂!
我在堆砌着文字,
一个一个四方的文字,
让它变成一座金字塔吧!
无论是时间、风霜,还是坏人,
都无法将它破坏掉!
我在堆砌着友情,
一封一封长长的信,
让它变成一个小花园吧!
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风暴,
你都可以在里面随意走走!
(本文大部分来源于《我当上了总编辑》的第六十七章“满天繁星的大海上”,是男主角写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