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后,新会区迅速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十四届一次全会精神,要求全区上下担当奋进、勇毅前行,以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引领新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会区提出,全区各级干部要有四个“深刻”、做到五个“坚决破除”,出台新会“1+6+3”五年行动方案,全面推动市委提出的“六大工程”在新会落地落实、见效出彩,奋力建设“首善之区”,全力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浪逐奋楫者,号角催征人。《江门日报》报推出“一马当先奋勇向‘善’——新会区贯彻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系列报道”,全面聚焦新会在落实落细“1+6+3”工作部署的新征程上展现出的新作为、干出的新气象。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
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两会”胜利召开后,1月18日,中共新会区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召开,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感恩奋进,全力建设“首善之区”,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全会审议通过了《新会区聚焦“一园三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十大行动方案(-年)》(下文简称,《十大行动方案》)。
蓝图已绘就,落实争朝夕。《十大行动方案》中,贯彻落实市委“六大工程”的内容比重最大,为新会区未来五年工作明确了重点,也表明了新会区进一步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市委“六大工程”重要部署,扛起“首善之责”、建设“首善之区”的决心和信心。
《江门日报》报道
科技引领
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
在落实“科技引领”工程方面,新会区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科技引领”工程,抢占“双碳”发展先机,实施科技强链工程,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在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上谋突破、见实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新会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
“
作为新会区科技创新成就的缩影,去年11月22日,历时3个多月、开展逾场述评与较量的新会区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暨“圭峰杯”工业设计大赛圆满收官。据悉,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了七届,“圭峰杯”工业设计大赛也已成功举办两届,不仅挖掘了一批优秀创新成果,还帮助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在全社会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科创资源在葵乡大地集聚成势,开创新会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目前,新会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累计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十大行动方案》提出,新会区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打造大湾区西翼科创高地上取得新突破。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谋划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项目。高标准升级新会创新走廊,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申报省级高新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全面提升科普水平。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完善孵化育成体系。
此外,去年12月,在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新会区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涵盖了绿色低碳城市(园区)合作、“双碳”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双碳”技术应用和“双碳”技术产业化等领域。
此次签约合作是新会区落实市委“科技引领”工程的生动实践,是新会搭建“双碳”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步。
《十大行动方案》中,“双碳”一词更是频频出现,提出新会将落实市委、市政府“双碳”实验室建设工作部署,大力支持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科创中心,推动“双碳”前沿技术成果、未来产业落地布局。
工业振兴
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
作为江门市大力建设省级大型产业园区的腹地,新会区工业基础扎实,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多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落实“工业振兴”工程方面,新会区提出,要聚焦工业立区,深入落实“工业振兴”工程,推动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提档升级特色传统产业,主动对接深圳拥抱深圳,在打造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上谋突破、见实效。
根据《十大行动方案》,新会区将聚焦市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高起点壮大新会区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修造产业基地,高水平建设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四大领域,打造七堡食品健康产业岛、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新材料产业方面,以高端精细化工和现代建筑材料为重点,打造国内一流高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端新型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