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功夫抓管理人民城市为人民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江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东湖公园被称为“绿肺”。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洁净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素质。江门城管在蓬江区率先推行“环卫一体化”改革,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彻底解决保洁管理职能分散交叉的问题。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徜徉市区,树绿花红,暗香浮动,道路宽敞通畅,市容靓丽整洁,街净、灯明、天蓝、地绿、水清……江门,这座幸福之城,正如市花簕杜鹃芬芳绽放,恰是城市管理巧手绘就的唯美画卷。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宜居城乡建设”目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真抓实干,接续奋斗,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家园,奋力谱写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载耕耘展壮志,浓墨重彩绘新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城管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乘势而上、不舍昼夜、笃定前行,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城市功能品质拓展完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通讯员江城管

精致

建设高颜值高品质家园

鸟瞰滨江新区园山湖公园,宛如一条灵动的绿丝带。作为滨江新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可以在这里亲近大自然,感受湖畔葱茏绿影,拥抱鲜氧生活。

从拆墙透绿,到见缝插绿,再到目之所及皆是园之美景,叶绿花红融入了新侨都的每一条毛细血管。十年来,江门市的综合性公园由25个增至41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中小型公园由个增至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7.2平方米增至20.17平方米,公园绿地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26%。“大型风景区为龙头、综合性公园为骨架、田园风光公园为特色、村居公园均衡分布、城乡绿廊有机串联”的市域公园体系已然形成,侨乡的山、水、文、城融为一体,人们得以推窗见绿、漫步入园、悠然见山。

洁净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素质。漫步在林荫道上,不时有洗扫车、雾炮车从身边缓缓经过,环卫工人骑着蓝白相间的电动保洁车,在非机动车道上来回穿梭,为城市“梳妆打扮”,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新侨都的日常。

年,为破解城市保洁多头管理、清扫出现真空地带等问题,江门城管在蓬江区率先推行“环卫一体化”改革,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及街镇、社区的保洁任务整合打包,引入实力雄厚、行业领先的环卫企业,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彻底解决保洁管理职能分散交叉的问题。目前,蓬江区、江海区全域,新会区、台山市、鹤山市、恩平市城区均已构建一体化的大环卫体系,智慧环卫系统建成后,透彻感知、高效调度、精细管理,在机械化密集、高效率运作与精细化人工保洁的组合作业模式下,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干干净净,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舒适清新。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为城市重塑秀水长清。江门城管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不断强化治理措施,年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既做“减法”,完成全域家“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改,全面清理黑臭水体沿线畜禽养殖、农业点面源污染,加强河道垃圾乱倾倒、乱堆放巡查和执法,污水处理厂进水COD、BOD、氨氮平均浓度不断提升,城市水体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黑、脏、臭”河涌焕发新生机。又做“加法”,种树、固堤、亮灯、造景、修碧道、建公园,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因地制宜选种水生植物,对河堤护岸修复美化,沿线建设河岸缓冲带,打造“一河两岸”美丽景观。12条昔日的“黑臭河”变身成为“景观河”,处处皆是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过去的杜阮河恶臭难闻。”蓬江区杜阮镇南田新村村民余叔说,“现在水清了,鱼儿也游回来了”;新会区西甲村边,微风拂来,深冲河波光粼粼,河面不再浮萍泛滥,河道周边柑香味扑鼻……告别了黑臭,贯穿城区村落的河涌已成为一湾湾清新的美景。

精准

拧紧城市运行“安全阀”

城镇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和民生大计。统筹发展和安全,江门城管大力推进管道天然气建设,积极开展老旧社区“管道燃气进万家”活动,全市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从零增长至46万户,让广大市民用上更清洁、更安全也更实惠的天然气,保持居民用气零事故。江门持续完善燃气安全检查“千分制”,建成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平台,重拳打击取缔“黑气”,组织开展“敲门”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燃气设施及用户端安全隐患,始终维护燃气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年8月底,江门全面完成家用气餐饮企业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安装,成为全省率先达到安装率%的三个城市之一,市民群众用气环境安全得到了可靠保障。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水。为提升城市供水品质、保障供水安全,江门城管持续推动水厂工艺升级改造,强化供水水质检测,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更新,深入推进居民加压调蓄设施统筹管理,加强供水应急能力建设和设施安全防范。在年、年全省城镇供水规范化考核中,江门连续获得第一名。年以来,江门全力开展表后自来水管整治,累计完成老旧杂乱供水管治理近万户,守护好群众用水安全的“最后一环”。“新水管接好了,用水更安心了。”原先杂乱无序的供水管换新规整后,居住在江海区仁美社区的市民杨叔放心多了。城市供水服务也在不断优化,供水一体化平台建立后,群众通过“粤省事”就能轻松完成用水报装、缴纳水费等业务。“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退休在家的黄阿姨手机上点几下就办完手续,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守护“城市的良心”,保障城市地下生命线安全运行。江门城管科学编制城市内涝治理专项规划和系统化治理实施方案,建成排水管网公里,大幅提升排涝设施设备建设管护水平。同时,建成排水信息化系统,建立8支排水防涝应急队伍,强化易涝点排水管道和雨水篦子清疏,及时解决管道封堵、淤塞和损坏等问题,不断增强城市防汛安全保障和应急抢险能力。蓬江区凤阳里曾是城市内涝黑点之一。“这里过去经常水浸”,谈起这些年来的变化,居民徐成德竖起了大拇指。随着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协调推进,江门市全面完成22个城市内涝点治理,包括凤阳里在内曾经严重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秩序的内涝风险逐步消除,新侨都基本告别了雨季“看海”的景象。

城市桥梁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年建成通车的江门大桥是连接江海、蓬江两区的主要通道,年安装超载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后,超重车辆通行导致桥梁结构受损的风险不复存在。在通航河道桥梁上,城管部门安装桥梁防撞预警系统,完善水上通航“防护罩”,有效保障桥梁安全。除了先进设施系统的建设,江门城管坚持每年对全市座城市桥梁进行安全检测,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确保桥梁运行安全。

精细

综合治理赋能秩序之城

法治是推进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江门城管在依法推进城市治理上精耕细作,加快城市管理立法进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为城市管理良法善治提供坚强法制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执法“两平台”全系统网上办案全覆盖,全市各级城管部门依托平台线上办案宗,制发执法文书份,有效促进公正文明阳光执法,用公信力增强依法治理的权威性。深入践行谁执法谁普法,持续开办“江门城管法制课堂”70期,培训余人次,加大普法力度,举办民法典视角下的城市管理主题沙龙等活动,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江门市依法行政考评中,江门城管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

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江门城管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疏通为民堵点痛点。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新建、改造城市公厕座,在城区全部市政公厕加装纸巾分配器,免费向市民提供厕纸,大大方便了群众如厕。大力推进无障设施建设,新建、修复盲道米、无障碍坡道平方米,增设无障碍标识标志47处、公厕无障碍设施处、无障碍通道19处。打造背街小巷整治示范街11条,整改面积15.7万平方米,有效提升老旧社区居住品质。

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不仅需要“铁脚板”,也离不开“大数据”。依托江门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市民意见及时反馈、反映诉求马上办,城管部门真正成为城市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从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至今,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江门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已发展成为覆盖全市城区范围、包含5大类别多万个城市部件、多公里城市主次干道实景三维数据,以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通信、AI等前沿技术为支撑,并对接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实时对接政府服务热线、全民城管APP,年均上报、派遣、处置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12万件,解决了大量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于细微处显现城市温度。

坚持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江门城管积极探索社工嵌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蓬江区垃圾分类引入3家社工机构,名社工积极开展桶边督导、柔性劝导,有效防止混合投放。组建“市民观察团”,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活动,通过走访酒楼、大型商圈和居民小区,对垃圾分类、市容整治等工作提出合理意见建议,推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制”等工作措施落地见效。推动居民自治,建立“居民议事会”,群众的事商量着办,由社区干部、志愿者“兼职”加强宣传教育、巡查监督,劝导制止城市“牛皮癣”、占道经营、乱堆放等市容违法行为,引导居民自觉改变不文明习惯,提升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秩序,共建共享良好的城市环境。

火热实践

驰而不息只此青绿

生态蝶变向美而行

国庆假期,江门市东湖公园迎来不少游客。碧湖清波,水草丰茂,荷香四溢,风景独好,吸引市民拿起手机和“长枪短炮”对着公园美景拍个不停。

年,江门人民在一片荒芜的山头田野间,挖湖修路、绿化造园,建起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东湖公园。60余年来,东湖公园陪伴了一代又一代江门人的成长。对于“95后”吴先生来说,东湖公园是他美好童年记忆的一部分。“现在长大了,再次来到东湖公园,感觉湖水更清澈、环境更美了。”吴先生说。

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管网设施配套不足,东湖公园曾经湖底淤积严重、湖水水色浑浊。在年7月江门市河长制水质考核中东湖水质检测结果为劣Ⅴ类。为改善水生态环境,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于年9月启动实施东湖公园水质提升工程项目,通过清淤、引水、种草,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下森林”,达到提升湖水水质的目的。年第一季度项目完工后,东湖重新注满湖水,通过外部源头活水、内部“水下森林”的生态双循环作用,内湖、外湖水质分别提升至Ⅲ类、Ⅱ类,连续数月在江门市19条跨县河流(湖库)河长制水质考核监测中综合排名第一。

如今的东湖公园,已经成为独具侨乡特色的城芯公园。在这里,人们看到山青,作为城市绿肺的东湖公园绿化覆盖率高达83%;在这里,人们看到天蓝,园林绿化扬尘污染防控切实有效地提高园内空气质量;在这里,人们感受水净,尽享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公园;在这里,人们感受花红,市花园、玫瑰园、兰花园等八大精品植物专类园增添美丽。

市花园内,簕杜鹃争奇斗艳。40年前,在东湖公园倚湖楼,市民代表、各行业代表、园林专家等近百人进行投票,簕杜鹃脱颖而出,被选为江门市花。市花园外,簕杜鹃同样充满活力,紫色、水红三角梅在东湖广场、天沙河畔、东华桥边深情怒放,摇曳多姿。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养护,绿叶樱、金心双色等新培育品种受到市民广泛青睐,它们或攀缘在居民家的阳台和楼顶上,或坐落在公园亭台楼榭间,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当前,江门已完成地市级地方标准《簕杜鹃容器种植和养护技术规范》(编号DB7/T97-),以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等为重要节点,增种各类品种的簕杜鹃22万棵,让市花开遍侨乡大地,让江门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更显形象和动人。

驰而不息,只此青绿。东湖公园的蜕变只是江门市城管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其中一个故事。接下来,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数读

蓬江、江海两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市个公共机构、个居住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年以来,全市城区因地制宜设置分类投放点约3个。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

完成新建、改造城市公厕座,主城区实现免费便民纸巾配套全覆盖。

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的年全省城镇供水规范化管理和二次供水专项考核工作情况中,江门供水规范化管理考核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获第一名,二次供水专项考核获第一名。

年至今,累计完成42个社区、栋楼宇、个水表用户供水管整治。

12条城市黑臭水体在年全部完成治理,四项水质指标持续稳定达标,全部消除黑臭。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建成城镇污水管网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3%,全省排名第三。完成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天然气供气规模由年的万立方米增长到年的17亿立方米,增长了32倍,位居全省前列。年至年,江门累计“瓶改管”总数达7万户。

年至今,江门市综合性公园由25个增至41个,中小型公园由个增至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7.2平方米增至20.1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26%。

“应划尽划”各类停车位25万个,清理城市乱张贴约万处。

近三年以来,江门市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年均上报、派遣、处置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12万件。

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执法“两平台”全系统网上办案全覆盖,全市三级城管部门共依托“两平台”线上办案宗。

年以来,累计治理违法建设.24万平方米,清理、拆除违规设置、残旧破损的大型户外广告2万多个、33.4万平方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4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