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会城市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的快速落地,迈进枢纽新城发展新时代。8月2日,由中共新会区委宣传部等主办,博富控股等承办的“新启枢纽时代,会见珠西未来”枢纽新城发展高峰论坛在江门市新会区举行。
本次论坛中,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曾宪谋,五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马向明等一起研讨新枢纽时代下新会发展的新机遇。此外,参与枢纽新城规划设计的江门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周亮棠还将向市民介绍了枢纽新城的区域划分,以及解读新城亮点。
在论坛上,新会区副区长谭炎明介绍了珠西枢纽新城对于新会融入大湾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他认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新会全面融入湾区格局的“引擎”。为使这个引擎更具发展动力,新会区人民政府积极推动一系列高起点、大手笔项目谋划与落地珠西枢纽新城。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珠西枢纽江门站开通。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将汇集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成为广东省内除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以外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通车,标志着新会乃至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核心的珠西枢纽新城也将随之强势崛起,新会迎来了一个提速发展的巨大契机。
“枢纽新城是珠三角难得的一张白纸,规划好、发展好这片区域至关重要。”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马光远判断。
“枢纽新城将是新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马光远解读,“朋友圈”的构建除了涉及江门自身的发展,还涉及江门与周边城市关系的连结。借助枢纽新城,江门可以承接广深产业的部分生产环节,以资源共享为契机,实现产业和人气的集聚,助推新会产业升级。
回顾江门近年的发展,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江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马向明表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年,江门GDP迈上了亿元的新台阶,较去年增长4.3%,但相较于珠三角东岸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随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成通车,新会将成为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等至少6条线路的交汇点。届时,江门将纳入广深等中心城市的半小时都市圈,人才、资源、信息将加速交流和融合,筑牢江门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朋友圈”。
马向明说,江门站的建成,将使江门制造业的网络与广深的服务网络实现对接,双“网”共振促使江门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把握先机。
五邑大学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经济学教授刘志坚表示,珠西枢杻江门站的开通使新会通达性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广深佛的企业能够并且愿意快速到达新会,这是外来要素、产业要素集聚的基础。
在论坛上,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周亮棠深入分析了枢纽新城不同板块的特点及潜力。围绕枢纽引领、T轴驱动、生态网络、多元融合的思路,枢纽新城将建设六大片区:现代都会居住区、梅江文化主题区、文旅休闲区、海绵型生态社区、先进制造集聚区、轨交科教主题区。
据了解,今年2月28日,在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的18天后,新会枢纽新城12项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启动,拉开了新一轮打造城市品质高地的大幕。一批高端酒店、住宅、写字楼相继落户枢纽新城,商业综合体、优质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配套加速完善,一个注重人居环境品质的宜居高地已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轩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曾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