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道地特性离开了新会,就不

北京医院青春痘治疗 https://m-mip.39.net/m/mipso_8743253.html

入秋以后,广东新会地区又迎来了每年新会柑的采摘季节。虽然今年新会地区的柑橘减产严重,但丝毫不影响消费者的热情,各种大车小车鱼贯而入,新会的各个柑场依旧热闹不减。

本期文章就不写新会柑的盛况,而是针对近日老李文章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例如新会陈皮的“道地特性”问题。

很多读者认为,目前充斥市场的广西柑跟新会柑本是同源树种,为什么种在广西就不是新会柑了呢?甚至有人认为,广西地区的自然资源比新会丰富,怎么种出来的柑都不够新会柑好?

最关键的讨论点,就是涉及到一个关于“道地”特征问题。

新会东甲村

何为“道地”

“道地”一词源于中药,是指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俗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业界所公认。

在这个“道地”的概念里,新会陈皮就与非新会产地的陈皮不一样了——新会皮“气味甘醇,越陈越香”;而其他杂陈品,陈久者有药苦味,香而不纯。

而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就跟茶枝柑种植的品种、水土、气候、以及工艺等“道地”特征有关。

新会梅江村

道地的品种特征

新会陈皮品种茶枝柑(大红柑),最早的种源地在新会的古兜山脉上。其后广泛分布于新会古兜山脉、牛牯岭山脉以及圭峰山脉的河谷地带的茶枝柑,都是由古兜山脉的野生柑种种群驯化而来的。

历史上茶枝柑有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柑、高督柑以及短枝密叶柑等5个品系,其中以软枝形“大种油身”和“细种油身”为上品。

总的来说,由于柑树品种质量特色明显,用其果皮晒制的新会陈皮也因此品质独特——品种基因(DNA)成为新会陈皮质量道地性的基础。

图片来源:简成宝《新会柑橘及其栽培》

道地的水土特征

在新会农村地区生活过的朋友,都应该对每年的“咸潮”有一些记忆。

老李就记得,在90年代初,当时的供水系统还不完善,在每年入冬到来年春季,经过喝到带“咸味”的自来水,而河道的水也会略到“咸味”。老一辈人会说,这些“咸水”就是新会种植柑橘的关键了!

新会境内位于“西江”和“潭江”交汇,每年4月开始的汛期,西江就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银洲湖的流域,流经之处就与潭江水交汇,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冲积平原加上咸潮灌溉

而每年的12月至来年3月汛期前,西江、潭江的径流减少,南面入海口的银洲湖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其含盐量达3~9‰,因此水土成分中渗透了海水的元素。

新会地区的农田以及河道

由于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独有的“三水融通”水土特色,决定了新会的土壤兼具多种土壤成份类型,丰富的水分、沉积机质和海水盐类成就了质量道地性物质的来源。

老李根据水土条件划分的“大产区”图

道地的柑田特征

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平原区,以“水田建园”和采用“河水灌溉”是新会茶枝柑种植的特点,但由于多数柑围地势低,而新会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加上每年受台风暴潮等影响,低洼地方易出现洪涝,“地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新会柑田

这虽是一个不利因素,但造就了新会陈皮生产建园实行“水田旱地化,旱地水利化”的建园模式、“十年一届,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独立排灌,大小套河”水利系统和“深沟高畦,高位种植”种植方式等,具有典型水区建园特色和相配套的技术体系,这也是新会陈皮特质的所在。

新会柑田

道地的气候特征

因为工作原因,老李已不在新会生活,但经常在广州和新会两地来回走动,因此在广州的家中也收藏了不少新会陈皮。就两地的陈皮陈化差异而言,同样时间采摘的陈皮,放在广州陈化显然没有新会陈化的程度深,无论是皮色、味道等等,广州陈化的皮都比不上新会陈化。

那么“广州”和“新会”的距离有多远?其实两地的距离并不远,充其量就是80多公里差距。为什么两地的陈皮陈化的差距如此大呢?

新会古兜山

这就是跟“新会”的气候有关。

新会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充沛,是柑桔生长的相对高温区,但在充足的温湿条件,却非常利于新会陈皮形成片张较大、适当皮厚、油胞粒大、油室饱满和芳香浓郁的质量特色。

新会区属微丘平原区,北有圭峰山脉、南有古兜山脉和牛牯岭山脉,环抱着银洲湖及其平原区,区内河道纵横,形成独特的“湿盆地”的小气候,与海洋性季风气候结合,形成显著干湿、冷热季节变化。

江门水道-新会段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新会柑皮在长达三年的陈化过程中,深受具明显的节奏的气候影响,陈化质量也因此而具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干湿交替陈化”和“冷热交替陈化”,这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陈化条件,也是陈皮后品质形成的关键。

新会的柑围

道地的工艺特征

新会陈皮生产加工,从原料到产品,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两个省地方标准,要点如下:

种植工艺种植茶枝柑(大红柑)品种的圈枝或嫁接苗木,施行“十年一届、水旱轮作、互利间作”耕作制度,采用“水田旱地化、旱地水利化、独立系统化”建园模式,运用“培育大苗、合理密植、高位定植”的种植技术,遵循“环境保育、生物防治、生态良性”、“树势为本、机肥为上”和“有限生草、健康栽培”的生态原则,坚持“生态互动”的调水方针,营造良好根系环境,协调好营养与根本的关系。

老树圈枝柑

采收工艺新会陈皮按照多年来的传统,为“多期采收”。农历立秋至秋分采摘,秋分至立冬,立冬至冬至后三个采收时段,不同采收期加工出不同货式,有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等,不同货用途不同;这种采收方法不但对提高产量和质量有好处,对树势恢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柑

洗选工艺开皮前,先将果冲洗干净并散开凉干表水,并做好烂果、坏果的分级。

晒制工艺规格开皮,软身反皮,冬前晒皮。新皮一般采取大仓存放,通风常晒,适时防烧、防霉、防虫和防潮;三年以后的“老陈”一般是定装小仓,适时翻晒,减少耗损。

开皮

陈化工艺陈化条件对新会陈皮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新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自然晒制”和“自然贮存法”来加工新会陈皮,所以新会陈皮质量对产区的自然条件依赖非常高,例如上面的气候条件。

分级工艺新会陈皮从采收开始就树立分级质量概念,独有“三时”、“三式”、“三色”、“三级”和“三瓣”采级分级标准。

“三时”指三个采收时段;“三式”指三种时段柑皮对应的陈皮货式;“三色”指三种时期的柑皮颜色;“三级”指有三个等级,无损三瓣、有损以及落地皮;“三瓣”指三瓣开皮。

总来说,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DB44/T)规定:新会陈皮特指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又称大红柑,Citrusreticulata‘Chachi’,原产、主产广东新会。)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的干品。

二红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2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