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今年初,新会区召开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定下了“十四五”时期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起好步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深谙此理,新会区在节后迅速召开了年全区开年工作座谈会,动员全区全力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连日来,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区委副书记、区长林锡波等马不停蹄,分别带领调研团,深入厂企开展“暖春行动”,精准施策深挖潜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针。截至2月26日,新会辖区家规上企业中,逾家已恢复生产,开工率超92.6%。
率先打造千亿GDP强区,继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展现“主引擎”担当、发挥“主力军”作用,新会正对此付诸行动——投身“双区”大建设,畅通经济“双循环”。
●黄绍侦李霭莹
园区平台再升级
2月19日,文彦带队前往大昌行新会物流园、ABB新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松下电子部品(江门)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林锡波带队前往新会古典家具城、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江门中顺纸业有限公司和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调研,聆听企业的发展诉求。
从节后的暖企轨迹不难发现,新会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推动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
坚持“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新会区将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乃至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引导造纸、纺织、小冈香、古典家具等产业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五金不锈钢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影响力,积极申报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
“相比于大湾区周边城市,我们虽然拥有较多可供开发的土地,但也面临着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受限、工业用地亩产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开年工作座谈会上,文彦指出园区平台升级的短板。
对内,新会区三大万亩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完成投资超10亿元,PPP和EPC项目进度加快。在此基础上,该区将加快建设三大万亩园区基础设施,推动园区项目进入落地和效益产出加速期。
推进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园工作,积极向全市首个千亿产值园区目标迈进;力推轨道交通产业园扩园,以中车广东公司为龙头,壮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力促银洲湖纸业基地扩能增效,有序推进亚太森博亿元增资项目建设;用好“工改工”等政策,推进城郊—孖冲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村级工业园综合效益。
对外,新会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积极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转移:深江产业园通过“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力促深圳的技术、资金等要素加快导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要依托崖门环保产业园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发挥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作用,打造江门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核心园区。
“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已经上升为省乃至中央层面的战略,新会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以银湖湾启动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快导入优质项目资源。”文彦说。
项目建设再提速
工程车辆络绎不绝,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古井跨线桥现浇梁的施工。这是节后江门大道南(东)线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该项目现已全面恢复建设,到岗工人超过人。
在开年工作座谈会上,林锡波强调:“今年新会要持续打好‘交通大会战’,充分释放江门站的枢纽效应,争取开通更多始发路线。同时,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的建设,加快中开高速、银洲湖高速、江门大道南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四纵四横’大交通网络。”
大干快上,不负春光。不仅江门大道南(东)线工程项目建设火力全开,新会区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正换挡提速,跑出“加速度”。
除了交通项目,今年新会区将落实“工业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建设一批“两新一重”项目,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动工及“两看两比”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超50亿元乃至亿元的重大项目。
大健康产业方面,重点支持无限极做大做强,高标准建设七堡健康产业岛。加快打造生物产业“创造—转化—交易”平台,力促中科健康创新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抓好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禹工高通装备产业园等建设。
新材料产业方面,以芳源环保为先导,推动道氏、威立雅、恒创睿能等项目投(试)产,积极引进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先进高分子等前沿项目,建设规模化、高端化的沿海新材料产业带。
先进制造业方面,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中集智能物流装备、华津钢材基地项目建设,引导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大型企业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与此同时,新会区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全力支持配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成立,计划总投资亿元的核心区项目全面启动。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五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珠西商务中心、钧明都市文旅等高端三产项目落户建设,“珠西城市客厅”功能不断完善。
林锡波指出:打造银湖湾滨海新区,要高规格做好系列规划编制,力争年内建成三大入口、四大景观和碧道首期工程等;要抓好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碧海银湖、华立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区尽快“聚人气”。而打造珠西枢纽新城核心区,要积极培育金融、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医疗、休闲等公共配套项目,深度融入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区。
目前,银湖湾滨海新区已启动区产业发展规划完成编制,珠西枢纽新城公共配套设施12项工程已启动建设。
招商引资再突破
“十三五”期间,新会区引进超亿元项目个,计划总投资超千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
特别是年,新会区着力落实“招商引资提质年”工作,成立招商引资大联盟,创新推出“云招商”“云签约”,开展项目集中动工暨“两看两比”活动5次。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53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引进项目落地率94.3%,引进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市首位。
其中,新会三大万亩园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新建厂房面积15.6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实现“当月签约、当月供地、当月动工”,中南高科首批企业入园。
年,新会区将瞄准省“双十”战略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总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再落户超50亿元项目不少于1个。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新会区坚持投身“双区”建设,高水平构筑产业平台,全面铺开滨海新区建设,提升枢纽新城能级量级,构建立体交通大格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更优更惠营商环境。
一方面,该区出台“效益十条”,修订“黄金十条”,兑付奖励资金超0万元,全年减税降费超20亿元;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