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是直通车箭在弦上根据财政部的规定,一个多月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9)的中国版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下称新准则)将在所有企业全面实施。在此之前,工行、交行、平安等上市银行都已实施新准则。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上市银行背后,还有数量更多的未上市中小银行、村镇银行。根据财政部的规定,这些未上市的中小银行、村镇银行也将从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准则。现实如何?中国银行业协会总监、财务会计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艾亚萍介绍,中国银行业协会年8月对余家中小银行、村镇银行进行了问卷调查,15%的机构已完成转换工作,53%的机构已开始步入实施准备阶段,26%的机构已计划但尚未实施,6%机构对准则转换尚未计划。根据调研,有家银行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按期推进转换工作;有家非常担心会计准则转换对监管等各项指标带来影响。加之疫情影响,金融企业一个多月后实行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艾亚萍近日在中新社举办的主题为“现在是统一财务语言的最好时机吗?”的国是论坛专题研讨会上说,实施新准则,将对中小银行造成压力,希望新准则全面实施的时间延迟一至两年。中小银行怎么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有所增加,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加。艾亚萍认为,当前银行预期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还没有真正暴露。明年年初,相关影响会更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面临着资产质量持续下降的可能。艾亚萍说,目前已经实施新准则的银行,有关合同的现金流出现一定困难;此外,分级的金融工具,很难断定最低层的基层信用风险与夹层的风险大小关系,新准则模型的合理性更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会计信用的可靠性。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全面实施新准则也面临困难。艾亚萍说,“美国目前没有认可这个体系,欧洲一些国家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在国际上是否能够通行我还是有点悲观。”疫情发生后,不仅中国,欧美也在讨论现在是否是实施新准则的最佳时期。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财务会计系副主任何顶介绍,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欧盟和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很多指引。业界顾虑,实施新准则,财务报表上的损失会立即提高。何顶说,即便继续实施原有规则,我们也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企业利润最近两年是在走下坡路。在金融业,实施新准则,业已发生的坏账,再加上预期坏账,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很大影响。非一家之难除了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希望缓期实施新准则。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戴林表示,实施新准则是大势所趋,但也要考虑在适当时机实施,需要考虑对微观主体的影响。以捷信消费金融今年的运营情况为例,戴林介绍,受疫情冲击,高度依赖实体经济和消费的捷信消费金融和业内其它机构一样,今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贷款发放额明显下跌,融资来源也受到影响,“虽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已明显企稳回升,但微观主体的风险尚未完全暴露出来,很多微观企业还没有恢复元气。”戴林表示,新准则的实施,将使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在一夜之间发生剧烈的变化。许多金融机构可能突然面临监管指标不达标的困境。假如监管机构配套措施没有到位,不知道企业将面临怎样的处罚。此外,当融资合作伙伴看到企业资本充足率突然大幅下跌,也会对公司情况产生担忧,进而可能瞬间引起影响流动性的连锁反应。可否酌情?金融机构、会计以及学界都相信,实施新准则是大势所趋,但今时今日可否酌情而处?今年10月,安永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减值计量基于每笔业务的风险特征进行单笔计量,对于违约资产或者信用风险显著增加资产减值计量水平往往相对较高,对金融机构财务结果,经济利润及资本造成较大压力。对于高风险资产及违约资产,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及资产处置能力,及时有效跟进资产质量资产结构变化对于减值计量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业务扩展;从而有效缓解新准则转换对于减值计量及资本需求的压力。此外,通过优化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流程,也可提升自身风险化解能力,及时有效调整资产结构及风险水平。金融机构通过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流程,可以有效缓冲金融风险,同时也是一个盘活存量资产的过程,通过有效挖掘和提升资产的使用价值,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公司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业务合伙人贾孟云解释,新准则实施后,对于预期性损失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对于金融资产所涉及到的潜在信用风险敞口,都提出了拨备要求。新准则的影响不单纯只是一个准则转换期对财务报表影响,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对于业务进行考核的影响。根据新准则,股权都要用公允价值,非标债权条件不能满足现金流测试也是要放到公允价值。这将对企业的业务结构甚至整个战略决策,产生很大影响。新准则实施后,对经济预期的要求会更高。实施新准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李百兴说,非上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往后推推,但其他类企业应该按期执行新准则。“不反对国际趋同整个方向,但是要有一个稳妥的前进策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需要考虑时机。从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形势本已低迷,各项指标掉头向下。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得更加宽松。戴林等从业者希望,决定新准则实施时机的时候,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应该在总体经济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微观主体恢复正常经营、恢复元气的情况下稳妥实施;二是监管机构应该对实施准则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好制度安排,做好相应的配套措施;三是给整个行业更充分的认识时间,提高心理接受度;四是观察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怎样的安排,尽量避免“自背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