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五年高质量党建,引领新会高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对于新会而言,当好“首善之区”,扛起“首善之责”,力争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行列,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来,新会区聚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高位推动、高位部署: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理论武装和执政本领;坚持选优配强,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打造“红色干线”,实现基层党建“五个强起来”;着力聚才汇智,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磁场”。

举一纲而万目张,昂首阔步迈进新征程。新会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注入强大动力。

林锡波等党员领导干部在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干线”推动“五个强起来”

年,新会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区)”。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新会近年来积极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干线”品牌,实现基层“五个强起来”的成果反映。

点燃“红色引擎”,让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强起来。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一村一策”整顿转化5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深化政治巡察,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

建强“红色车组”,让党组织的引领能力强起来。在全部行政村推广积分管理项目,有效发挥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主体作用。南安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镇7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扩大企业党的覆盖,年以来,新建“两新”党组织个,“五类”企业单独组建率达%。成立大泽镇商圈党委、珠西枢纽新城商圈党委、广东纸业基地党委和陈皮产业链党委等4个产业链功能型党组织。

锻造“红色齿轮”,让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强起来。高标准完成年村级换届工作,以镇(街)党校为“主引擎”,点线面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见实效。作为全省试点县(市、区)探索“1+6+N”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

擦亮“红色窗口”,让党建标杆的示范效应强起来。创新开展机关党建“互看互比互学”活动。在全区创新实施“一规划二项目三清单”,在全省首创全域开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分级分档管理。创新实施社区党建“红土地”工程。

打造“红色站点”,让党建阵地的服务功能强起来。推进区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升级建设新会区党员群众服务一条街,在江门站打造全省首个高铁站内党群服务中心。依托双水镇委党校成立江门市农村基层党建学院。新会陈皮产业园入选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新会区创新实施积分管理,推动基层党建焕发活力。

狠抓“育、选、管、用”全链条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系统管理。

近年来,新会区委狠抓“育、选、管、用”全链条,实施“五个一批”砺炼工程,着力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在“育”方面,精准育苗,把好源头培养关。制定《新会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公务员“上机关、下基层”双向跟班学习新模式,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开展“五个一批”砺炼工程,选派多人次优秀干部到防疫、巡视巡察、文明督导等重点工作一线磨炼。

在“选”方面,精准识人,把好选拔质量关。坚持干部考察“政治首问”、政治廉洁表现“双鉴定”。建立多名干部考察员、观察员、监察员“三员队伍”。探索建立考察工作“双预告”和入户走访制度,在全市率先研发干部分析研判辅助平台,收集干部的基本信息数据逾10万条。

在“管”方面,严管厚爱,把好监督激励关。在全市率先开发并启用政务内网出国(境)审批系统和证件智能管理系统。建成全省首个干部人事档案智能无人库房。开展“治理为官不为和落实容错机制”的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即时激励机制。

在“用”方面,科学用人,把好队伍结构关。制定《新会区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运用大数据思维,进一步选优配强班子,优化结构,增强战斗力。以实在实干实绩的导向选人用人,年以来共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区管干部多人次,其中80%以上来自重点工作一线和吃劲岗位,队伍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新会区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员培训。

“五大提升计划”实现精准培训

近5年来,新会区以政治素质提升、执政本领提升、专业素质提升、综合能力提升、教育阵地提升“五大提升计划”,针对全区多名各级各类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精准培训,共举办主体班67期,培训干部多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政治素质提升方面,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依托“新会干部大讲堂”,对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员大轮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十四五”规划与年远景目标要求融入到干部教育学习中,用新思想教育干部、用新要求培养干部、用新任务锤炼干部。

在执政本领提升方面,以提高执政能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增长群众工作能力为目的,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打好疫情阻击战等中心工作,制定了正职领导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副科职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班、新任区管干部进修班、乡镇新进领导班子任职培训班等班次。

在专业素质提升方面,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领导干部的实际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的专业学习。联合区直部门单位举办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基层党建等五大类专业培训,制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园区规划、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专题培训班,帮助干部形成与适应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实现新目标相匹配的专业知识结构。

在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着眼全面提高我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围绕全方位提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策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举办公务员全员培训班、股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新进选调生初任培训班等班次。

在教育阵地提升方面,着力建强培训阵地,坚持政治立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区委党校、各镇(街)党校建设。探索复办新会劳动大学、持续全力推进江门市农村基层党建学院(双水镇委党校)建设,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机构保障。

双水党校被誉为广东“镇街党校的一面旗帜”。

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磁场”

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

年以来,新会区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出台一流引才政策、提供一流人才服务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创建了优秀人才的“蓄水池”,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积蓄了动能。

“十三五”时期,新会区成功引进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并推动新会高级技工学校晋升为新会技师学院,成为广东省首家县区级技师学院,为新会区产业人才的培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磁场”,新会致力构建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特别是对标佛山顺德等地区,从就业、落户、科研扶持等方面给予到新会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新会共成功引进8个团队落户,主要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其核心成员共有博士21名、硕士14名,团队带头人包括有中科院陈润生院士,“万人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年3月,陈润生院士牵头的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

与此同时,新会区全力打造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的新会“创新走廊”,目前中集智库、新会中科创新广场、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等孵化器已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优质孵化平台。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技术中心16家、省市工程中心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覆盖率达64%。

作为全省首个高铁站内的党群服务中心,这里的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和服务。

往期链接

原标题:《砥砺奋进这五年③

高质量党建,引领新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3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