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会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提出要紧紧围绕江门经济发展主引擎定位,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为目标,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力争率先跻身千亿元GDP强区行列。
今年以来,新会区扎实推进“双统筹”,以“六稳”“六保”为主线,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前三季度,新会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扭负转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降幅逐月收窄。
接下来,新会将不断优化完善“一带两核三组团”空间布局,在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闯出新路子,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新会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通讯员陈继武
区域空间布局成型
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近亿元
年,新会区委提出谋划打造“一带两核三组团”空间布局,着力造平台、强基础、促协同,全方位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格局。“一带”指的是银洲湖产业带,“两核”是珠西枢纽片区门户主核心和双水镇区域经济副核心,“三组团”分为西部、东部和银湖湾组团。
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一带两核三组团”体制机制,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清单,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
具体而言,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撑,建立“三个十条”政策体系,出台《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和新会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新会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启动村庄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扎实推进珠西枢纽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区和重点园区平台系列规划。三是不断健全保障机制,深化镇级财政管理改革,成立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集中资源推进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四是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出台《新会区主城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办法》等文件,成立城乡规划协调委员会、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委员会,加强资源统筹谋划和管理使用。
回望过去三年的发展,银洲湖产业带在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银湖湾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和景观工程启动实施,新澳重大技术装备等5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珠西枢纽新城积极融入主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万达—美吉特”商圈和新会创新走廊。三大万亩园区四大片区全部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芳源新材料、道氏新能源、中南高科、万洋众创城等稳步推进。
在“工业强区”战略的指引下,新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截至年,全区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已近亿元。成立“区+镇+园区公司”招商引资大联盟,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云招商,年以来共引进超亿元项目个。
如今,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顺利开通运营,重大交通项目滚动接续,大幅提升了“一带两核三组团”的通达水平。高快速路网加快织密,江门大道南(东)线单幅试通车,中开高速稳步推进,银洲湖高速试验段动工,“三纵四横”格局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港口码头建设再提速,天马港二期正式开放,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完成设计审批,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
推动高质量发展
谋划启动双水、罗坑万亩园区
聚焦“一带两核三组团”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动能支撑是应有之义。
全会提出,新会将打造湾区重大产业平台,主动当好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主力军,加快探索区域合作模式,高规格编制系列规划,力争年内完成启动区产业规划。
在园区建设方面,新会将推动三大万亩园区抱团发展,提速EPC、PPP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在此基础上,新会积极承接广深港澳资源辐射,探索深江产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共建模式,提升万洋众创城、中南高科等平台招商效能,加强与鹤山、开平、台山工业组团联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另外,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将聚焦提质增效,加紧沙堆扩区系列规划编制和土地征收。轨道交通产业园则着力全方位拓展空间,加快土地规划调整,强化产业链招商,打造轨道产业新城。在镇级园区打造上,新会谋划启动双水、罗坑万亩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电子信息产业,串联双水镇站片区,打造镇级产城联动样板。
在产业集聚方面,新会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深耕大健康、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大健康产业重点加快七堡健康产业岛建设,引进更多生物医药创新平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以芳源新材料、威立雅新能源等为先导,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力争成为规模化、高端化的沿海新材料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除了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园外,还将推进中小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升级,加快中集智能物流装备、华津钢材基地等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成为湾区西翼先进装备产业基地。
在创新动能支撑方面,新会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创企业向创新走廊集聚,提升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等运营实效,力争迈入大湾区孵化器先进梯队。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进驻新会,建好产学研合作平台,着力提升新会技师学院办学水平,加快华立、华商和南方职院等三所高校建设,打造珠西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提升城市品质
擦亮湾区“微度假”目的地名片
为促进“一带两核三组团”协同联动,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全会提出要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辐射带动下,新会枢纽新城将重点推进珠西商务中心、农商行总部大楼、文华广场、都市文旅等项目,并争取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落户,促进人才、资金、资源等在新城集聚。
新会是千年古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此,新会将全力深化城市提质,继续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升级改造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再完成一批道路“白改黑”和口袋公园等。同时,优化提升中心园林区,加强新会学宫、大新路—仁寿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
对接大湾区先进城市规则标准,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关键环节。新会提出,要加快打造最优政策环境,贯彻落实“政令十条”,用好各级减税降费政策,大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树立“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加快搭建“效益十条”数据平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新会“黄金十条”,完善政策自动兑付平台,推动“达标即付、马上兑付”成为常态。
聚焦城乡融合质量,是推动“一带两核三组团”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会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小城镇扩容提质升级版,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镇村建设面积万平方米。同时,要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加速村级工业园改造,打造一批乡村游精品,谋划“蔡李佛”功夫小镇、小冈香业小镇,推进崖门融创文化、睦洲西江养心岛等文旅IP项目,擦亮湾区“微度假”目的地名片。
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位,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此外,要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医院创三甲、医院新院和传染病防治楼等项目;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力争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