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振兴春天里的大鳌镇广东省特

本报记者谢伟通讯员杨肖坤孙佳龙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是“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坚持“开发一个品种、深化一门科学、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推广“一只虾”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水产养殖业成为全镇的重要经济支柱,大鳌镇的南美白对虾成功入选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养虾事业甜起来

走进大鳌镇,只见一片片、一格格的虾塘越冬棚,在田间有序铺开,大鳌镇特色水产养殖业的繁荣景象一览无遗。小桥流水,荷塘片片,与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房相映成趣。大鳌镇委书记梁振桥介绍道,“这是大鳌村民的房子,本地人都称它为‘虾楼’,建设‘宜居宜业健康旅游岛,政通人和美丽新大鳌’就是全镇的奋斗目标。”

据统计,大鳌镇有优质水产养殖面积2.9万亩,约八成养殖南美白对虾,是大鳌镇当之无愧的水产养殖业“领军者”。上世纪90年代末,大鳌当地养殖户引入南美白对虾品种,试水淡水养虾业。“我属于全镇最早的一批水产养殖户,本来只是试试水,但我们从中看到了商机,镇政府了解情况后也进行有力引导、支持和推广,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大鳌淡水养虾业渐成规模和品牌,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求发展,真的就富起来了。”大鳌镇资深养殖户卢月荣介绍说,奋斗多年,他如今已成立了水产养殖合作社,拥有多亩水产养殖基地,“一只虾”工程让他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吴华珍是大鳌沙头村的一名资深养虾人,从年开始了自己的养虾事业,如今他拥有一家占地3亩多的虾苗场和近60亩虾塘,这是他的虾王国。原本吴华珍只是一名普通农民,接触到养虾业后,毅然投入其中,发展至今,吴华珍的虾苗场一年可供苗10亿只,除了可供本地养殖户,这些优质的南美白对虾和台湾罗氏虾虾苗还广受珠海、中山等相邻城市养殖户欢迎。吴华珍的虾塘产量也达每亩多公斤,光景好的时候,一年纯收入近百万,吴华珍就靠着这“一只虾”,让自己的小家富裕起来后,还带动沙头村的村民也投入养虾业中。吴华珍可以说是大鳌镇淡水养虾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走在大鳌镇东风村、百顷新村等乡村中,你会发现村道两旁都是两层或三层高的漂亮小洋房,这些大多是村民们养虾致富后盖起的“虾楼”。

新会区大鳌镇万亩虾塘纵横排列,星罗棋布

“一只虾”工程有效推动了全镇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当地农民的致富步伐,淡水养虾业已成为大鳌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大鳌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渔塘承包收入占90%以上。据统计,大鳌镇全年水产养殖总量约2.56万吨,产值近7亿元;现有14家水产专业合作社,其中3家获得“江门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有水产养殖户数约0户,水产养殖劳动力超人。养虾业的兴旺带动了种苗培育、生产资料销售、物流运输等产业链产值超20亿元;为本地超人提供就业机会,形成大鳌农村“创业就在家门口”“足不出村也能就业”的氛围。

绿色产业强起来

一片片虾塘是大鳌镇水乡农业的基调,而穿插其间的莲塘、农田,也有不一样的美丽风光。特别是每年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自然田园风光充满活力。活蹦乱跳的鲜虾,虾身饱满,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这就是产自大鳌镇的南美白对虾。据了解,大鳌镇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全年一般3—4茬,分为“大水虾”养殖和越冬虾养殖。“大水虾”养殖时间在4—10月,越冬虾则在11月到次年3月。经过多年的摸索,养殖户们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养殖模式。利用当地冬季天气暖和的气候优势,养殖户们搭建简易塑料大棚养殖越冬虾,一茬越冬虾的养殖利润往往超过1万元/亩。

“下虾苗前对池塘水质进行调整、净化,下苗后就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3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