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晋公子重耳流亡时,饥寒交迫,队伍里有人实在熬不住这种忍饥挨饿的日子,偷偷卷走仅剩的口粮,逃到深山里去了。一行人差点饿死,重耳也是奄奄一息。
随行的臣子介子推悄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炖好后送给重耳吃。重耳吃得很香甜,恢复了体力,才能继续赶路。后来重耳知道了是介子推割了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给他吃,很受感动,发誓当上国君后要报答介子推。
这就是有名的“割股啖君”的故事。《东方朔·七谏》中记载:“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这里的“飤”,读音为sì,《说文解字》:“飤,粮也。”粮,表示食用。飤,食人,会不会最早说的是吃人?
鲁迅曾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历史上真正的吃人事件并不少见。法国、北美、中国都发现过史前人类吃人的遗迹,有的学者据此指出人吃人在史前时代是非常普遍的事。而到了文明时代后,印刻在人类基因中的残暴本性,一旦遇到特殊条件的激发,往往诱使人对自己的同类痛下杀手。
这种情况在饥荒和战争中尤为常见。白居易在《轻肥·意气骄满路》诗中写:“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灾荒时期,出现了“人食人”现象。
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下的乱世里,人肉早已成为了市场里公开叫卖的食品,其价格竟然比不上猪狗牛羊等牲畜之肉,真是便宜之极。
而战争中的吃人,更为残忍。隋末唐初,军阀朱粲是典型的流寇型军阀,迁徙无常,从不建设根据地,只靠抢夺州县储藏的粮食为生。后来他们掠无所掠,便令军中杀婴儿为食,据《旧唐书》载,他公然对部众说:“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
野史中记载,战争结束后,一个百姓遇见了当时的新会守将,当即泪流满面地跪在了地上,守将十分惊讶地问道:“你为何向我跪拜?“那百姓悲伤地说道:”我的父母、妻子都安葬在你的肚子里,他们没有坟墓。我便只能朝你跪拜以祭奠哀思了“。这种事情实在是闻之心酸。
“飤”字,最早出现在金文,用作本义,表示食用,吃,如飤鼎、飤簋、飤盉等。《玉篇》释“飤”与“饲”同;学者陈直认为:“西汉人谓自食曰食,食人曰飤。”自己吃叫食,喂别人叫飤。
大名鼎鼎的秦始皇陵,有一处丽山飤官遗址。飤官,就是掌管宫廷饮食的官吏,是秦代九卿之一奉常的属官。“丽山飤官”就是丽山园的食官,掌管陵寝祭祀的膳食之事,像对待活人一样每天供应始皇陵的祭品。
“飤”的金文字形,左边的盛载食物的器皿,右边是摆弄器物的人,“飤”的本义为家臣家奴为主人准备一日三餐,照顾主人吃饭。这个字形,简直就是秦始皇的飤官的写照。
金文“飤”字
END
敝帚字珍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常用的汉字只有不到个;
新华字典收录汉字约个;
现在的电脑手机等终端,
可显示汉字约0个;
年的国家标准GB-,
收录汉字7万多个;
而最新的国际标准,
收录汉字9万多个。
汉字再多,
如果不认识、在电脑上打不出来,
这些汉字文化就都丢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您一起,
寻找汉字的文化。
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