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热!啊!
近日天气炎热
很多朋友都说“这条命是空调给的”
但空调无法时刻伴你左右
葵扇可以
小时候的记忆中,爷爷奶奶在夏天里总摇着一把大葵扇,今天就来寻回这段属于夏天的记忆。
蒲葵挑选有讲究
//
一棵大榕树,知己三五个
一把大葵扇,道尽家长里短
这个画面定格在很多人儿时回忆里
据《广东新语》记载,新会葵扇“始于魏晋,盛兴明代”,在明代更是被列为“贡品”。它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会当地有非常优质的蒲葵。
据新会葵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所述,新会蒲葵纤维度很高,所以用它编织的东西很有韧性。一棵大蒲葵通常需要五六年才能长成。
01
打开了的
蒲葵
02
未打开的
蒲葵
打开了的绿色蒲葵只能用来做大葵扇,做工艺葵扇一定要选用还没打开的蒲葵。
当地人自年前就开始种植蒲葵,新会更是有蒲葵之乡的美誉,但是廖老师表示现在越来越少人种植,所以他们的货源越来越紧张。
葵扇制作工序之焙扇、烙画
原材料选好后,进入到葵扇制作工序。廖老师表示,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做好一把工艺葵扇。
焙扇
廖老师觉得葵扇制作里最辛苦的就是焙扇。无论天气多热都不能待在空调房内,不仅如此,制作时还要面对着一个火炉。待火炉温度升高将蒲葵烤软,转动手腕使之定型。
最后用锤子锤出扇子的形状,这样一把大葵扇就制作完成了。
烙画
新会葵扇有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三大类,其中玻璃扇中的火画扇最为人称道。廖老师认为扇面烙画最考验功夫,
葵扇上烙画的困难之处在于,扇面不像白纸一样平整,在凹凸不平的扇面上作画,需要延续性。
手艺人在火炉前的辛苦
换来了大家的清凉
体现了做扇的匠心精神
千年葵扇摇起创新风
//
“清凉世界,出自手中
精愈鬼斧,巧夺天工”
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新会葵扇的赞叹
廖惠林老师16岁入行,50多年的制葵生涯里,他从普通工人做到新会葵艺厂厂长,也经历过行业萎缩,他一直用热爱坚守着这个古老的传统行业。
廖老师认为,产品的创新需要加入年轻人的视角,让传统重回新一代,所以他在努力培养新生代,开拓葵艺的新领域。
新会葵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惠林:
年最后一家葵艺国营厂倒闭了,但我继续做葵艺,因为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一种劳动精神,我觉得很难得。新会葵艺于年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葵扇的传统工艺流程复杂,很难把年轻人留住,想要吸引年轻人融入葵艺,必须要创新。
葵艺传统以葵扇为主,这幅画用葵叶拼凑而成,也是一种创新。如今廖老师和他的徒弟们结合年轻人的喜好,用葵艺设计出各种造型有趣的摆件、时尚的手袋、灯饰等,不断开拓葵艺的新领域。
摆件、挎包、灯饰......新会的葵艺不止于葵扇!廖惠林老师与他的徒弟们正在用传统的技艺走出创新的道路,葵艺这个千年手艺将重新走入千家万户。
为粤文化发声,我们要“骆骆声”。
大湾区卫视和珠江之声开播!“视听中国香江故事”系列活动启动
原标题:《纯天然+全手工!这款夏日降暑“神器”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