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周末,在家收拾杂物时,无意间翻出了两个香囊,已经想不起是去年还是前年买的了,只记得当时自己是去药店买了几味芳香药,弄碎了装到里面,如今里面的药粉已经没什么味道了。
以前为了做这个药包,可是做了不少功课,查了不少的资料。心血不能白白浪费了不是?所以今年继续。
昨天晚上(.28)兴致很高。先翻出以前整理的可以用来调理身体的芳香化湿类中药表,再重温学习一下。有兴趣的看官也可以参考一下哦。
芳香化湿类中药
中药香包的材料
那今年用哪些材料呢?
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吧。依然还是湿气重啊,因为舌头上的齿痕还有,还有便溏,所以仍然是以祛湿为主要目的,然后,最近的疫情有点反复,再加一点杀菌抗病毒类的。然后又去厨房翻了翻,还有自己的“私人药箱”,选出了下面这几样:
健脾祛湿类:陈皮、藿香、炒豆蔻、春砂仁
理气祛寒:肉桂、小茴香
杀菌抗病毒类:艾叶、干姜
备注:
陈皮,选的新会陈皮。
砂仁,选用的是广东阳春的道地药材春砂仁。
藿香,用的是从老家带来的自家种的纯藿香叶。
八种材料中药香包的用量配比
以祛湿为主,20克,每样5克;理气类10克,肉桂和小茴香各5克,杀菌类总共5克吧。
中药香包的制作方法
将各种药材混合,大块的尽量用手掰成小块一点,因为我的粉碎机很迷你(之前主要是用来制作一些少量的胡椒粉、辣椒面之类的)。混合后分次打碎,然后把药粉装到一个透气的小布袋里,再塞到香囊里。
准备粉碎粉碎后的样子。肉桂太厚,不太好打碎。装袋,用的是一次性茶包袋子。没想到,这个分量做出来的,正好够装两个香囊。简直不要太完美,哈哈。
成品图:
至于味道,有点抱歉,自己只能闻出来肉桂的味道,所以只能说中药味很浓。
每天上班,坐到办公桌前,第一件事,就是把香囊挂到胸前,闻着药香来干活。
小小提醒一下:
药包不戴时,用塑料袋装起来,一个是防止香气外泄,另一个是防止受潮(广州的气候环境下)。
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来试试,体验一下我国传统的香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