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嘿!”舟竞牛勒,鼓响八方。近日,在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内,平静的河流上响起气势磅礴的鼓声和响彻云霄的呼喊声,只见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俱乐部的扒手们在龙舟上正向而坐,整齐划一拨动龙船桨,彩绘的龙舟像离弦之箭一样奔向远方,颇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新会区龙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广东省传统龙舟特色区”,大泽镇牛勒村更是龙舟文化的胜地。广东省龙舟协会副会长、新会区龙舟协会会长、新会区泓达堂陈皮龙舟队领队廖华照手握龙船桨,带领着自己的龙舟队伍,把牛勒龙舟文化带向广阔平台。6月2日,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泓达堂点揭牌,他们身上弘扬龙舟文化的责任更重了。
兴趣和坚持造就非凡实力
实现国际赛事“大满贯”
穿着短袖短裤,虽然年过花甲,却依然神采奕奕……广东省龙舟协会副会长、新会区龙舟协会会长、新会区泓达堂陈皮龙舟队领队廖华照谈到自己如何与龙舟结缘时,笑道:“其实就是因为喜欢,我从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父亲扒龙舟,一直到现在都对这项传统运动非常热爱。”
年过花甲的廖华照(船头红杉者)一直对扒龙舟这项传统运动非常热爱。
在新会当地,提起龙舟竞技就很自然的提到泓达堂、基达。这两支龙舟队伍是廖华照一家以新会陈皮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江门市基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的名义成立的。廖华照还建立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俱乐部,在潭江岸边打造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在他的影响下,企业形成以“陈皮+龙舟”文化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俱乐部的队员年纪上至40多岁,下至20岁,都对扒龙舟充满了热情。龙舟魅力源于其竞技精神,数十名队员拧成一股绳,在江面上激荡浪花、与对手紧赶直追的感觉让人着迷。
“想要扒得快,人得坐直,腰腹收紧用力,上手用力压,同时下手往后拉,所有人动作整齐划一,形如一支浆,龙舟便快如疾风。”该俱乐部队长龙增林介绍,年,他在学校接触了龙舟运动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转眼就扒了15年。
“龙舟精神就是,要么不扒,要扒就得奔着第一去。”廖华照说。
两支队伍团结拼搏,屡获殊荣,年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三届国际龙舟锦标赛更是获得了4项冠军,实现了此项赛事的“大满贯”;年该队伍再拔头筹,获得了广东省第四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冠军。
受访者供图
一根龙舟桨传承四代
牛勒龙舟文化世代传承
打造龙舟劲旅,离不开廖华照一家对牛勒龙舟的满腔热爱。牛勒村河网纵横交错,每逢端午节,牛勒河都上演百舟飞渡的盛大场面,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欢呼声、擂鼓声共同演奏出属于牛勒村的独特乐章。
廖华照一家人对牛勒龙舟爱的深沉。在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内摆放着一支特殊的龙舟桨,它通体呈棕黑色,浑身上下散发着古朴的光泽,上面还刻着字体秀美的“和昌”二字。
在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内,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俱乐部队员们正在训练。
“这支桨承载了超过年的龙舟历史。”廖华照向记者介绍道:“从我爷爷开始,我们家就开始扒龙舟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父亲在香港的‘和记’木铺当木匠,专门用杨漆树木制作了几支龙舟桨并刻上‘和昌’字样作记号,并带回家乡新会牛勒扒龙舟使用,这便是其中一支。它见证了我们廖家五代人的龙舟传承,我的父亲用它扒龙舟,后来传到我和我的哥哥手里,我的儿子和孙子们也用过它扒龙舟。它蕴含着催人奋进的龙舟文化,饱含了我们牛勒人对龙舟的喜爱和传承的决心。”
曾有一段时间,廖华照一家在加拿大发展,无论多忙,每至端午,他们都会放下工作,从海外赶回家乡参与牛勒龙舟盛事。新会区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副领队廖长亮、廖长成是廖华照的儿子,二人自小跟着父亲扒龙舟。如今,他们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潭江水上拨浆推舟,感受龙舟文化魅力。至此,廖家的龙舟文化已传承到第五代。
6月2日,江门市首个侨资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泓达堂点揭牌。两支龙舟队将依托该平台,结合传统节日时间节点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求,融入基层,传播传统文化,服务群众。
廖长成说:“希望通过平台把龙舟这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得到广泛的推广,让更加多人参与运动,热爱运动,传播运动!”
原标题:《源于热爱!江门这一家,五代人接棒传承龙舟文化》